“三驾马车”跑出发展加速度 聊城市工程建设审管互动改革迈出新步伐
□本报记者张荔本报通讯员张婷婷
聊城市以优化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通过厘清审管职责,发挥线下全程协同、线上数据赋能、信用监管联动,实现审批部门负责审批、主管部门负责监管、执法部门做好执法,“三驾马车”齐驱并进,审管新模式跑出高质量发展新速度。
厘清审管职责 携手惠民利企
为避免审批与监管职责不清,影响改革成效,自行政许可事项及关联事项划转后,聊城市即对行政审批服务局与原负责行政许可事项审批的发改、住建等部门明确职责边界。行政审批服务局履行已划转行政许可及关联事项的审批服务职责,对受理过程、审查内容、评审评估、现场勘验、审批结果负责;主管部门履行已划转行政许可及关联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职责;执法部门负责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2020年5月,针对改革中落实告知承诺制的要求,聊城市优化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领导小组又通过强化不同许可形式下的审管职责,建立起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形成贯穿于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审批监管体系。
职责清晰,携手惠民利企的成效才更显著。拿地即开工、交房即办证等在全省领先的系列创新举措,让广大企业群众共享改革成果。
线下全程协同部门良性互动
5月28日,全市首张地下车位预售许可证颁发给山东江北水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这一创新之举是聊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与市住建局为优化聊城市营商环境,切实维护广大购房业主的合法权益而实施的。
针对工程建设项目特性,聊城市建立了审管联动信息交流、重点项目审批会商等制度,加强审批与监管良性互动,推进审批规范化,扎紧审管衔接制度“笼子”。目前,聊城市工程建设领域自立项至竣工验收共梳理85项事项,在事前函询、事中会商、事后推送三个方面明确了互动环节、互动内容、实施路径等政府部门全过程闭环审管。
对关系全市产能布局、安全环保的重大投资项目审批,聊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在审批过程中提前引入监管,牵头发起部门联审,这样既有利于监管部门提前掌握项目情况,又提高了审批行为和结果的严谨性和规范性。茌平区某建筑企业在申请混凝土专业承包资质时,因在提出申请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正在接受当地有关部门调查。聊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根据市住建局推送的《关于通报部分建筑业企业有关情况的函》,及时了解该企业安全生产状况,依法依规对企业出具了不予受理通知书。
在互动过程中,审批部门积极配合主管部门、执法部门开展联合检查等活动。今年3月,市生态环境局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共同对全市范围内环评编制中介机构进行了现场检查,对存在的问题立行立改,规范了中介市场秩序。
线上数据赋能 保障审管衔接
今年年初,聊城市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台开发了审管互动模块,通过最大化的数据共享,达成审管信息双向汇聚应用,大大提高审管互动效率。
审批结果及时推送,监管无缝对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通过平台审管模块与市直21个监管部门及县区86个监管部门搭建起了数据桥梁,完善了审批与监管业务衔接,实现了相关事项在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启用以来,平台自动推送审批结果1300余件次,审批后第一时间将审批结果交接给监管单位,做到了无缝衔接。
监管执法在线反馈,随时获取意见。监管及执法单位将监管、检查中发现的对审批造成影响的信息通过平台发送给审批单位,为审批提供参考;审批部门需要征求监管、执法部门意见的也可在线发起,进行会商。目前,通过线上已发起审批项目会商申请500余件次,实施联合现场踏勘近30件次。
监管执法信息共联,强化源头防控。对于工程建设项目,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等单位建立实时信息共享的联动机制,采取监管提前告知制度,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共同纳入监管,从源头抓起。同时,加大执法巡查力度,发现与审批、监管信息不一致的一律停工,截至目前,聊城市已对新建工程项目签订监管告知书15份。
信用监管联动 强化联合惩戒
聊城市对工程建设领域积极推行“信用+监管”新模式,将有关信用承诺推送至聊城信用网站进行公示。通过实施“信用+监管”,企业市场主体意识逐步改变,由过去的“靠关系”变为“靠品牌”,逐步形成了优胜劣汰的市场良性循环。
通过实现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台的互联互通,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中引入“红黑名单”制度,加强了场景应用。项目受理时即可在线查询企业状态,对“红名单”企业,可以享受绿色审批、容缺受理等;对“黑名单”企业,则实施部门联合惩戒。此举有效提高了企业的信用度,在全市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氛围。
新闻推荐
5月25日,在茌平区杜郎口镇佳乡田园樱桃园,游客在采摘樱桃。近日,佳乡田园樱桃园里的樱桃陆续成熟,吸引了济南等周边城市的游...
茌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茌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