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就幸福路 打开致富门

广西日报 2021-01-25 07:34 大字

本报记者王克础通讯员李成华

在下乡走访脱贫户的日子里,富川瑶族自治县财政局干部黄吉每天的运动步数大概为8960步。而5年前,她每次到涝溪村走访时,所走的步数是现在的三四倍,因为这里原来是泥土路,如今,水泥路修到村民家门口。

涝溪村是该县富阳镇最偏远的瑶族村,位于海拔2000多米的桂北高寒山区,有7个村民小组共317户1428人。以前,多数地方没有水泥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

2016年,富川财政局开始挂点帮扶涝溪村,与村两委班子座谈的第一个议题就是修路。“2016年以来,我们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390余万元,建设项目60个,硬化道路14.1公里,还有护栏10.5公里,人饮工程43.5公里,桥梁4座等,村民生活更方便,出门更安全,我们来这里也不用步行那么远了。”财政局驻村工作队队员罗国林说。

致富路修到家门口,这是涝溪村人前几年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村委距离县城约12公里,对于涝溪村村民而言,出门就医、办事最为头痛。

财政局帮扶人员细心考察,为村民多办实事。帮扶干部王秋健为农户小孩购买学习资料并辅导功课2年,香塘帮扶组为农户拌水泥建厨房、硬化房前屋后、下地挖红薯、上山背茶子……目前涝溪村204名适龄儿童无一辍学,全村人口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近年来共有234户居民通过危房改造住进新家。截至2020年10月,涝溪村280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作为水源保护区,涝溪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过去,杉树产业是该村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山林保护后村民失去了经济来源。在政策扶持下,涝溪村为农户设置37个公益性岗位和72个生态护林员岗位,农户可以一边打理家务,一边在家门口上班。

在富川,这样的帮扶故事还有很多。一串串脚步,记录着帮扶干部走村入户的点点滴滴;一阵阵笑声,昭示着富川人民奔向小康生活的喜悦。

新闻推荐

富川创新开拓农特产品销路 流量探路 电商唱戏

本报记者王克础“7月时梨还没上市,平台预购单已超过2万,地头收购价达到每公斤1.5元,比之前翻了一番。”葛坡镇村民翟老三说,...

富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富川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