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米筒变“投票箱”进史册

广西日报 2021-05-06 07:00 大字

量米筒,家家户户都用来量米煮饭的普通物件,40多年前在宜州区屏南乡一次“挪作他用”,却意外地走进史册。

1980年2月5日傍晚,85名果作屯村民代表被召集到村里的香樟树下,借着马灯的灯光,准备选举村民委员会领导班子成员,负责管理村务。

用什么方式选举?村民代表起了争议。

“用举手方式吧,简单方便。”一位村民代表说。那个年代集体决策多习惯举手表决,那个村民的建议获得不少人支持。

“我提议用投票方式,更公平公正。”一部分村民不同意用举手方式,认为村民们彼此都很熟悉,选谁不选谁,候选人都看得到,面子上过不去,结果可能不客观。

“6名生产队长留下5名,算是差额选举,举手方式可能出现违心举手的情况,我们用投票方式吧。”当时的组织者韦焕能一锤定音。

用什么做选票呢?事先没准备,大家一时犯难了。当时不少村民抽手卷旱烟,有村民代表获得启发,提议用卷烟小纸片制作“选票”,于是抽烟的村民纷纷将卷烟纸贡献出来。选票有了,投票的箱子又难住大家。

“那个时候全国上下都穷,农村根本找不到纸箱这些东西,大家想来想去,想到量米筒,纸片投进量米筒里,别人看不见纸上内容,具有保密性。”果作屯村民韦鹏舞说。

投完票后,村民现场唱票登记,用写“正”字的方法来统计每个候选人的票数,顺利选出由5名委员组建的果作屯第一届村民委员会。韦焕能获85票全票当选,韦鹏舞则是唯一的不是以生产队队长身份当选的村委委员。

如今,文人墨客到访合寨村采写“村民自治第一村”的故事,总绕不开这个寄托85名村民希望的“量米筒”。

新闻推荐

“消费扶贫”撬动“土货”畅销 本报记者 韦玉厦 高东风 权晟 通讯员 韦杏筱 银世尤

扶贫就业车间。宜州区刘三姐镇消费扶贫车间为贫困户收购销售优质农产品。朱昌敏摄参与消费扶贫展销活动。乍洞村第一书记...

宜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