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心探索广西地方历史与文化 小记广西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民间文学教研室主任黄海云

梧州日报 2021-05-22 06:50 大字

本报记者姚蓝婷通讯员李咏蘅

黄海云,广西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民间文学教研室主任,从1995年起便和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结下不解之缘,醉心于探索广西地方历史与文化。

她说,民俗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是一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推进了民俗学科的发展。未来,在民俗文化研究上,应充分挖掘文化内涵,不断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扎根民间注重田野作业

1995年,黄海云从广西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后,来到广西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所(后改称“文学所”)工作。从那时开始,她接触到广西地方民族文化研究,参加到地方历史与文化的研究工作当中。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黄海云始终践行着这句话。她怀着一颗热忱的心,扎根田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挖掘、采集和整理广西民俗文化鲜为人知的故事。

田野作业是民俗学研究的重要过程和途径。黄海云回忆道,她早期和团队曾就“参与式”旅游开发与乡村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过一番探究,当时他们研究的课题是了解白裤瑶族如何通过“参与式”旅游开发使社会面貌发生改善。白裤瑶族主要聚居在广西河池市南丹县八圩、里湖瑶族乡和贵州省荔波县一带,交通闭塞,生活条件十分艰苦。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黄海云和研究组成员们迎难而上,融入村民日常生活,与当地村民朝夕相处,真正的理解他们的社会文化及他们的所思所想。而这段经历也成为黄海云最为难忘的一段经历。

正是源于这种厚积薄发的“扎根精神”,黄海云先后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迄今已独著及合著出版《清代广西汉文化传播研究》《广西文学50年》等10余部著作;成果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著作类成果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2次。

挖掘内涵塑造民族性格

时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回望来路,黄海云表示,民俗学在挖掘民族传统文化深刻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民俗文化研究的主要目的,应是提升国民文化素质,增强民族自强自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黄海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当前发展民俗文化的过程中,许多人不能正确认识民俗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容易侧重于形式,而忽略了文化的内涵。因此,我们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扬与普及,要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进行区分,汲取优秀传统文化营养和智慧,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塑造民族性格、培养时代新人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同时,民俗文化研究还可推动旅游业发展。在当前的乡村振兴工作中,发展乡村民俗旅游业已成为许多地方的重点和方向。黄海云认为,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的振兴,应着手开展调查、保护、传承当地民俗文化的工作,不断充实群众的精神文化,提升群众整体文化素质。

新闻推荐

民警帮失忆流浪汉找到家 让他在失忆流浪近两年后得与家人团聚

今报柳州讯(记者钟华通讯员陈方)4月26日,柳州市公安局柳东派出所民警经过调查,为唐先生联系上了身在异地的亲人,让他在失忆流...

南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