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天下先》

淮河晨刊 2021-02-18 08:34 大字

上期提要:周作德是珠海航展公司少有的从第一届干到第十届的老将,也是为珠海航展流汗、流泪最多的人之一。采访中,周作德说,他像父亲。父亲打铁为生,性子硬得像坨铁,心肠却热得像团火。父亲靠打铁养活全家九口人,即便天塌下来,也能用脊背扛着;而父亲心中那团火却像一盏灯,一直照耀着他脚下的路。

他从广西南丹县的大山深处走来;走到广州,走进珠海,走到今天,靠的不是流泪,而是绝不认输的坚强。

在周作德的记忆中,家乡的贫穷是不可思议的,也是令他刻骨铭心的。他老家整个村子没有钟表,只有他家有一只,每当村里人家里有红白喜事,想挑选良辰吉时,就都来他家借钟表。直到1990年他大学毕业时,村里还没用上电。也就在这一年,他的父亲去世了,一直照耀在他头上的那盏“土灯”,忽地一下熄灭了。从此,他只能靠自己摸索着往前走。

周作德是在村里上的小学和“戴帽”初中,到了初三上学期仍没有英语、物理课。初三上学期结束后,“戴帽”初中终于因为不具备办学条件而撤销,他也只好转学到外地。初三下学期,到新学校上的第一堂课正好是英语,他因为一个字母都不认识,一个单词也听不懂而一直低着头暗自落泪。经过半年的苦读和恶补,初中毕业时他考入了地区的重点高中民族班,这才得以系统地学习英语。到高考前夕,他的英浯成绩居然跃居全年级前茅,并在英语老师的建议下报考外语专业。后来,他如愿被广州外国语学院录取,成了他们村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正牌大学生。

可是,到了广州外国语学院后,周作德才知道什么叫差距。他的英语水平不仅在全班垫底、年级排名靠后,而且.他发现,与绝大部分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相比,自己连“口语”“听力”这些名词概念都很少听说,更不用说接受过任何训练。痛定思痛,好强和好学的他在刚上大学的第一个寒假没有回家,而是留在学校,恶补了整整一个假期的英语……正是凭着这股不服输的韧劲,他逐渐后来居上,到大四上学期时,竟成为全系保送的六个研究生之一。

可惜,因毕业时恰逢父亲病危,周作德为增加收入赡养父母,在临近研究生报到注册之际,忍痛放弃读研机会,选择了留校任教。

1994年,为与女友团聚结婚,也因为珠海正建设大型国际机场,需要外语人才,周作德赔钱调离广州外国语学院,到珠海机场做了一名翻译。

采访中,周作德说,其实他是主动“撞”上航展的。这一撞,尽管曾让他饱受委屈、黯然神伤,但是也让他踌躇满志、意气风发;这一撞,不仅让他见证了珠海航展从“庙会”到“盛会”、从风雨飘摇到誉满全球的发展历程,同时也让他的人生经历了从迷茫到充实、从低谷到巅峰的二十年。

第一届珠海航展筹备期间,周作为航展公司的一名编外人员和热心义工参与了航展筹备工作。当时的航展筹备工作一片空白,没有人知道什么叫航展,怎么办航展,只能邀请外国专家到珠海来传授经验。当巴黎航展的顾问到珠海来协助做可行性研究报告或介绍经验时,周作德常友情客串,协助航展公司进行外宾接待和翻译工作。

1996年2月,为感谢周作德多次的无偿帮助,航展公司特邀他随珠海航展招商团去新加坡招商。在新加坡招商期间,周作德亲眼见识了国际航展的宏大气象,第一次真切感觉到了珠海航展未来大有可为;而当时的珠海航展公司也急需他这样的外语人才,便向他做出承诺:如果他愿意调来珠海航展公司,可到招商部门任经理。从新加坡回来后,周作德马上向机场集团申请调到航展公司工作,但未获批。当时的机场集团主要领导在其调动申请上批示要求他要安心工作,继续为(机场)市场的开发工作做贡献。

1996年11月,第一届珠海航展在懵懂中举行。当时整个中国对航展并没有任何定位,可谓航展的草莽时代。不仅规模很小,室内参展净面积不足一万平方米,而且也没有区分专业日和公众日,任何人任何一天买票都可以进去。尽管如此,航展现场,依然人山人海,拥挤不堪。采访中,周作德用两个词对当时的现场做了形容:环境恶劣、人满为患。好在当时公众对航展还没有什么概念,所以并没抱太高的期望值,也就谈不上什么失望,太多负面影响的东西也就并未在社会上出现。

1997年,周作德再次申请调到航展公司工作。

此时,航展公司机构已经健全,职位已经配齐,周作德如果调去,只能做普通职员,连职称也不能与工资挂钩。因此,他的中级职称也相当于没有,但他去意已定,还是执意请调。周作德说,他下决心调动的原因,主要是两点:一是当时的珠海机场作为国际机场久不开放,外语用不上,他妻子高考时曾是广西的外语状元,可在机场待了若干年,由于无用武之地,专业几乎荒废;二是他一直认为,珠海航展前途远大,若能调去,他可以施展一下拳脚,干点自己喜欢干的事情。

这一次调动,总算如愿以偿。可是,航展公司是进去了,他原有的科长待遇却失去了,职称也没有了;因为级别降低,工资还降了一级。

这些,周作德无所谓,只要能干有意义的事,他就高兴,他就来劲。由于离第二届珠海航展还有一段时间,他的工作任务尚未明确,他便抓紧时间,埋头查阅世界各国有关航展的资料,翻译一些有借鉴意义的文章,主动修编第二届航展的招商手册和参展商手册等资料,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在此基础上,他还按照部门经理的要求,通过对同事进行访谈,撰写了《什么是航展》一文,对如何衡量一个航展的好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这篇文章当年被节选刊登在《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杂志上。

第二届珠海航展进入紧张的筹备阶段后,周作德作为一名普通的招商人员,负责法国和以色列地区的招商以及会议的策划组织工作。航展举办期间,周作德一直在市区几个酒店张罗不同会议、论坛的组织、服务工作,忙得不可开交。航展开始后的第四天下午,周作德突然接到电话,说航展现场有参展商在闹情绪,要求撤展,要他马上赶去帮助协调处理。

周作德匆匆赶回航展中心时,只见欧洲航空航天协会的一名组织者已经正襟危坐地等了很长时间了。所以刚一见面就说:“其实我找你们没有什么事,只是来道别,以后再也不见了而已(Farewell!Farewell!)。”原来,他是被航展公司没有兑现相关承诺,临时改变欧洲展团位置,以及航展组织管理混乱的场面激怒了,因此要求提前撤展,并且表示今后再也不来参加中国航展!

第二届航展闭幕当天晚上,周作德又接到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展览经理Miha的电话,他刚喂了一声,就听到对方在电话里一阵咆哮。原来,这位以色列客户在撤展时,要从场外运箱子进场,可安保部门的人员就是不让他的空箱进场,还要把他请出展馆去,说是要清场,这样一来,势必导致以色列客户无法按原定计划打包展品并离开珠海前往香港搭乘回国的航班。

下期看点:招商团队到达新加坡后,迎面就被当头一击:邀请世界各地参展商参加新闻发布会的邀请函早已发出,可到了新闻发布会那天,竟无几人到场。站在空荡荡的会场上,周作德如雷轰顶,呆若木鸡。他掏出手机,用发抖的手拨打着电话。

新闻推荐

南丹 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人才

本报南丹讯(记者/卿要林通讯员/田达欢)12月24日,记者从南丹县了解到,今年以来,该县通过全面实施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开展科技培训...

南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