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方家祠堂”□ 韦华锋

河池日报 2021-04-03 06:02 大字

图为方家祠堂内景。

图为方家祠堂正门。

方家祠堂全貌。

位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水源镇三才村盘江屯前的“方家祠堂”,自清光绪五年(1879年)建造以来,历经100多年的历史见证,至今依然魁星踢斗,傲剑天穹。因而引来贵州、云南、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的文化学者、文人墨客及社会名流的拜谒、观光和旅游。2016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拨专项经费,予以抢救性修葺一新,“方家祠堂”文物本体得到了全面保护;环江县文物管理所组织有关人员,予以确认、刻字、立碑,全力保驾护航。“方家祠堂”这座自治区级文物古迹会同环江著名“月亮山旅游风景区”,搭载贵南在建高铁途经环江下南、川山、洛阳、水源、思恩等乡镇的列车,风驰电掣驶向远方。

拜谒“方家祠堂”,须从环江县城出发,沿途经过思恩镇西南村、河池钢厂县道、金城江区至贵州省荔波县国道,抵达水源镇三美村通往三才村、上南村方向的乡(镇)级水泥公路,总行程约40公里左右,就顺利到达屹立在三才村盘江屯前西南面山脚下的“方家祠堂”。

2021年4月1日,春意盎然,阳光灿烂。我怀着愉悦的心情,再次驱车前往“方家祠堂”进行补充采访,从而揭开了“方家祠堂”的“庐山真面目”。

“方家祠堂”是一座砖木结构“箱式”建筑物,三进三开间,面阔三间10.7米,进深23.4米,硬山式青石红砖黛瓦房,风火山墙高高叠起,雕饰各种动物花草图案。“方家祠堂”正门前8米处,用红砖砌成一堵高3.5米、宽5米的影壁,气势恢宏,依山傍水矗立,蝉鸣空桑林矣,傲天狂尊,很是养眼。不远处,一条小溪自盘江水库蜿蜒曲折而下,绕过盘江屯东头,再飘向“方家祠堂”前面的青山绿水间,云卷云舒,雾里看花,似有龙凤吉祥之意。溪面上,分别用石头施建而成的3座清朝石拱小桥,在3条1米宽的青石板便道镶嵌下,分别通达“方家祠堂”、盘江屯、肯管屯、那谈屯、坡拥屯及其山外等地,形成了一道独具匠心的凉爽环形便道,令人如梦游仙境般。

10年“文革”浩劫,当地群众为保护这座文物古迹不被冲击遭受破坏,遂将“方家祠堂”设为“盘江小学”教学点,编排一至四年级4个混合班,错时教学。三才村盘江村民全力保护让“方家祠堂”最终躲过“打、砸、抢”的劫难,幸存下来。至今,悬挂在“方家祠堂”正大门的“宗祠”木匾,灵宝天尊,翼翼生辉。竖立在“方家祠堂”屋内左边墙壁处的“家庙记”碑文、“家庙竣工议定条规六则”碑文和“方宪修生平简介”碑文,历经岁月洗礼,始终相依相偎。当你俯下身子辨析那些纯手工雕刻凹体汉字碑文时,相信你一定会和我一样,泪眼婆娑……这3块石碑,其历史意义、定位和价值至今都非常重要。

微风轻佛脚下裤管,一丝凉爽的快意传至全身,我清醒了许多。踱步“方家祠堂”正门前方的青石板小路,田野里不知名的小虫,“叽叽复叽叽”不停鸣唱;石板路两边的各种小草,绿茵茵的轻歌曼舞,微笑着欢迎我的到来。在一座石拱小桥上面,我驻足举目四望,但见“方家祠堂”东南西北房檐尖角处,亦用石头雕刻、石灰粉揉捏烧制而成的龙、凤、虎、狮等动物,各就其位,目光如炬,“站岗放哨”,傲世衍天,栩栩如生,很是养眼。

要详细了解“方家祠堂”的历史意义,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关键性人物――方宪修。而要了解方宪修,则不得不请教方宪修的后代方卓如、方孟德和方孟灵等方家人,以备足厚实的材料。

在“方家祠堂”封山墙东头,我碰到七八个围坐在一起晒太阳的老人。其中一人正是现年80高寿的方宪修的远孙方卓如,喜出望外中,我与方老聊了起来……

从方卓如老人如数家珍的介绍中,我获悉方宪修那鲜为人知的人生片断――

方宪修,学名增生,字滁山,号小猛尝,壮族,公元1819年(清朝嘉庆己卯年)出生,广西思恩县(现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水源镇三才村盘江屯人。3岁时开始认字,5岁便在村里一所私塾学习。青年时代,凡诗词他几乎过目不忘,其诗才开始享誉乡里,扬名街坊四邻,甚至隶州官府……

方宪修品貌魁伟,豪侠倜傥,好谋能断,见义勇为,胸次不凡,并以“殊不欲以山村终世”之志自勉。清咸丰年间,广西大地烽烟四起,洪秀全、杨秀清揭竿而起,成立农民“太平军”起义,意欲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当时,广西各地军阀各自为营,“绿林好汉”乘机出扰,腥风血雨,斗力混战,一触即发。时任思恩县地方武装“团总”的方宪修,一方面游说思恩县各乡村就地取材,用废弃石头,砌成防御性战力军事工事,加以设卡防范。并先后遂建“盘江坳石城墙”“三才街石城墙”和水源乡“管桥城门石墙”等防御性石垒军事工事。其中,方宪修在三才村盘江屯两座大石山坳口处,率领民团大兴废弃石头,砌成“盘江寨石城墙”,抵住了来犯之敌的侵扰,至今遗址犹在。另一方面,方宪修在三才村盘江屯前对面的肯列山坳处,建立了一个可容纳10000多人的练兵场用于练兵。

据考究,当年,作为思恩地方武装“团总”的方宪修,在获知庆远府(今宜州区庆远镇)太守张凯嵩被匪徒围攻遭遇劫难的消息后,急忙捐献自家银币,招募10000余名来自水源、思恩、上南、中南、下南等民团,亲自担任“团总”,统军携带长茅、大砍刀等武器,浩浩荡荡开赴庆远府,拼命搏杀、解围、布阵、设卡防御,竭力保卫。致使张凯嵩太守逃过此劫难,死而复生。当张凯嵩升任广西巡抚时,为了报恩,再加上方宪修仪表堂堂,身材魁梧,才华横溢,于是上书朝廷函招方宪修赴任贵州署古州(今贵州省榕江县)同知官。

方宪修在职期间,廉洁持己,忠厚待人,为古州人民办了大量的好事。中年以后,由于军务缠身,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于是,决然挂印辞官回乡,并三番五次谢绝张凯嵩巡抚的好言劝留,而后方宪修带着他的贴身民团,回到家乡——三才村盘江屯,过着日出而起,日落而寝的农家田园生活。不过,他还尽己所能,继续为思恩人民谋福利,并利用业余时间,挥毫珠玉,吟诗词歌赋,作对联壁画,写天下文章……据不完全统计,除了官方收集整理公布方宪修采写的200余首诗词以外,散落在民间的诗词歌赋,都难以用数量来统计。限于篇幅,在此,笔者仅采撷几例,作为考量方宪修的诗才和为人胸意:

之一――题广西梧州石马:

石马无缰在梧州,前人留下几千秋。

狂风荡荡毛非动,细雨霏霏汗自流。

嫩草满腔难下囗,钢鞭任打不回头。

儿童免费劳心看,天地为栏夜不收。

之二――劝学诗:

日月如梭过隙驹,少年不学老何知。

欲攀天上三枝桂,理读人间万卷书。

雨露不滋无本草,风云祇化有鳞鱼。

相如不套周桥志,安得今乘驷马车。

之三――戒赌诗:

(一)

铺摊谁渡最微嘉,也为金钱仆屋华。

败了田畴抬士女,倾完物器戽蟆虾。

赢输累与宾朋闹,得失常来妻妾哗!

褴褛衣裳亲戚笑,父兄无面见人家。

(二)

掀铺无数孰烦愚,共料金钱意有殊。

笼仄后前争买卖,开盅多少定赢输。

囊空脱服徒餘裤,货尽回家是空壶。

得失特瞻如粪土,贫穷到老计穷前。

之四――戒酒色:

戒汝休贪花与酒,馋贪花酒便忘家。

多因酒性花心动,自是迷花酒性钭。

酒后看花情不厌,花前酌酒兴无涯。

酒残花谢黄金尽,花不留人酒不赊。

之五――题象棋:

两行两对各争强,方格便战决战场。

兵卒相接心暗虑,将军困处正交忙。

马行偏日车轮急,炮打翻山相士亡。

主帅独怜虚刺杀,江河依旧大平康。

之六――赠乞丐绝句:

(一)

元旦闲居茅舍中,忽闻博士卧金龙。

当时圣帝犹逃难,君子原来固有穷。

(二)

君子原来固有穷,鳌鱼潜底未成龙。

几时等得风雷至,变化飞腾入海中。

步和原韵:

(一)

气食遊人入海中,那还有日变成龙?

甘心奈死无尤怨,仰望高贤周济穷。

(二)

仰望高贤周济穷,儿孙附凤更攀龙。

君家积善来由久,代代名魁虎榜中。

之七――家信:

红叶题诗亲与妻,青春不改少年时。

衣穿衭破无人补,枕冷衾寒只身知。

梦里常怀情切切,相思两地悢迟迟。

特通书信来相约,限定今年十月期。

默默诵读方宪修的这几首古体诗词,顿时感觉到他高大、威武和霸气的光辉形象映入眼帘。可不幸的是,公元1872年,集贵州署古州同知官和广西思恩民团“团总”、诗豪于一身的方宪修,因劳成疾而病逝于家乡,享年53岁。

清光绪五年(1879年),商人出身的方宪修的奶奶――肥奶,出巨资,特地在他的家乡屯头,按照方宪修的夙愿以及生前设计的方案,兴建了这座独具匠心的“方家祠堂”。同时,还兴建3座石拱小桥,修葺了3条青石板便道,连接“方家祠堂”、盘江屯、那淡屯、肯管屯、坡拥屯等地。

1992年12月,环江县文物管理所和水源镇人民政府为保护地方名胜古迹的需要,在该祠堂内,并排竖立3大块“方宪修生平简介”碑文。

2012年11月12日,环江县人民政府特在方宪修的石墓碑文左侧,立下一块雕刻有“方宪修墓”字样的石碑,并特别标注“环江县文物保护单位”字样,令人肃然起敬。

2016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划拔资金,交由环江县文物管理所负责确认、刻字、立碑和抢救性维修,致使大部分个体实物得到有效保护。

2019年6月14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文将“方家祠堂”列为“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追加刻字立碑于“方家祠堂”正大门右侧,予以纪念。

“方家祠堂”的外观,远远望去,气宇轩昂,剑主苍穹。最令我在意的是,“方家祠堂”正大门前方,流淌着一条水质清澈见底的小河。河面上,建造的石拱桥,坚如磐石,格外引人注目。而这条小河的上方源头,就是环江县赫赫有名的“盘江水库”,一年四季,绿水长流,浸润泽园……

除了这些,还有一条从三才村委修建的乡村级水泥公路,途经“方家祠堂”正大门前,分别延伸到水源镇的各旦村、西里村,最后,直达水源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水源社区,汇合贵州省荔波县至金城江区国道公路。

而三才村的那谈屯、肯管屯与盘江屯,自然形成铁三角自然屯,镇守一方,遥相呼应,妙不可言,奇特无比。

站立在“方家祠堂”正大门的青石台阶上,举目四望,只见巍巍群山之中,绿野仙踪,异彩纷呈。那绿水长流的小河,叮咚作响,好生爽意。方梦灵老同学告诉我:“方家祠堂”房屋背靠这座山,名叫“柱笏山”;右边方向的远山叫“马鞍山”;而正大门的远山则是“方家人”的“文笔山”;左边方向的远山称为“雀笔山”。“方家祠堂”――真不愧是群山灿烈、卧龙藏虎的风水宝地啊!

如今,盘江屯已经充满了现代文明气息,而“方家祠堂”这座古色古香的清朝建筑,则展示了一段历史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融。挪动步伐,思绪万千;目极所致,浮生物语;倾身微转,依依不舍。总之,惜缘的时间到了,当我跨过那3座石拱桥,我就离开了这个清朝故居,回到活生生的现实。在时光荏苒中,在记忆的长河里,它缓缓流过。“方家祠堂”终将成为一个历史的符号、时代的缩影,深深地烙在人们的心头……

新闻推荐

环江 南丹 “春风行动”送岗到搬迁社区

本报河池讯为帮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增收,环江、南丹等地近日纷纷举行“春风行动”新春招聘会,将各种用工岗位送进易地搬...

环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