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高大上,越来越有仪式感,越来越有参与度 时代在变过“六一”的形式也在变
今报记者巴方廖艳明许如君
每年的“六一”儿童节都是孩子们最开心的节日。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过“六一”儿童节最多的人——他们就是小学、幼儿园的老师们。年复一年,他们不仅给孩子们送去欢乐,也见证了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教育理念的变化。
传承与创新
关注满足感
柳州市公园路小学副校长黄璟表示,自己童年的六一儿童节,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年级时作为好孩子第一批戴上了红领巾,太激动了,觉得无比自豪。
现在的小孩过“六一”,有传承也有创新。比如戴红领巾,公园路小学总部和本部校区依然安排这个内容。还有唱红歌,让这个“六一”保留着原本的“红色”内容。而校园里的商品交易会、个人画展,则是创新的活动内容。
从学校的安排思路来说,是更侧重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求,让孩子们获得更好的心理满足感。如在学校举办了个人画展的那名小同学,他就说:“我的画能够这样展示,我觉得很快乐。”
年年变花样
营造幸福感
想起自己最难忘的“六一”,柳邕三小校长许光说,肯定是幼儿园时代的。
许光说,在她童年的上世纪70年代,“六一”儿童节没有什么特别的礼物,但能去公园玩,就已经过得很开心了。
如今,许光当了多年的小学老师和校长,每年“六一”都变着花样给孩子们过节,孩子们有吃有喝有玩,是他们那个时候所无法比拟的。
许光认为,如今的“六一”活动也比过去丰富得多,从家庭到学校和社会,一起为孩子们营造快乐节日气氛。这种多姿多彩,是以前根本想不到的,现在的孩子特别幸福。
年年盼“六一”
不变仪式感
在恒大瑞海幼儿园园长刘奕平的印象中,她童年的幼儿园算不上真正的幼儿园,几名并不专业的阿姨,集体照顾小孩的吃喝拉撒。那时的父母,忙于工作,也没有给孩子过六一的时间和意识,幼儿园的阿姨更是如此。
“现在的小孩幸福太多了。”刘奕平感慨地说,现在幼师除了弹、唱、跳、画、写、说等技能,还要学教育心理学,知道儿童的心理。老师给予知识的方法形式更多,孩子学习得也就更多更快。
单单说过“六一”,现在的形式就有很多:除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老师还会在活动中给大家普及节日的来历,孩子们也切身体会到节日的仪式感,感受到了乐趣,也会变得更加大胆自信。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期盼的节日
更有参与感
汇景龙湾幼儿园园长汪秀萍觉得,过了几十个“六一”儿童节,不仅节日里的物质条件有了很大改变,更重要的是,这几十年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汪秀萍从小生活在河池凤山县的大山里,那时的“六一”儿童节,对她意味着一年只吃到一次的一根冰棍,以及像过年一样能穿到的新衣。
刚参加工作时,幼儿园给孩子们过“六一”,除了给孩子们发好吃的、好玩的,就是提前组织孩子们排练,在“六一”前表演给家长看,有时也会到市里参加演出。那个时候,家长是孩子的观众。
汪秀萍说,最近这几年,花样渐渐多了起来,会有自助餐,有游园,有亲子互动,更强调参与感。家长和孩子一起DIY美食,一起打闹,一起闯关,这不仅是“六一”活动在形式上的变化,也反映了全社会教育理念的变化:过去较为单一地注重物质满足和学业进步,如今则更为关注孩子的个体需求,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惟一不变的,则是大家都在努力,让“六一”儿童节始终是每个孩子每年都期盼的节日。
专题策划:许如君
新闻推荐
新华社记者黄浩铭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广西河池督察时发现,凤山世界地质公园保护为项目开发让路,造成国家级地质遗迹点...
凤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凤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