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新发展格局 开放创新寻突破 代表委员谈广西如何实现开放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

广西日报 2021-01-23 07:28 大字

本报记者

踏上新征途,奋起新突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我区“十四五”发展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部署了“强化开放引领,突出创新驱动,加快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拥有独特区位优势、亮丽创新发展名片和“山清水秀生态美”金字招牌的广西,该如何盘活开放发展这盘棋,激活改革创新动力,发挥好生态环境优势,谱写壮乡新华章?两会代表、委员为此积极建言。

开放引领勇立潮头

“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畅通国际陆海新通道、加快拓展全方位开放合作。”政府工作报告为“十四五”时期我区的开放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条贯穿我国中西部地区奔腾向海的黄金干线——西部陆海新通道,在2020年气势如虹:海铁联运班列开行4607列,突破20万标箱。通道上的海陆交汇门户——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同样成绩耀眼:集装箱船舶到港7500艘次,集装箱吞吐量505万标箱,跻身我国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前10、世界前40行列。

“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激活了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激发了广西乃至整个中西部地区的活力和动力。”自治区人大代表韦韬表示,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将继续加强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份的合作,以通道畅通物流,以物流带动贸易,以贸易聚集产业,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为将广西打造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贡献力量。

在特殊背景、特殊条件、特殊要求下,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水平、办出了实效。自治区政协委员王雷表示,将利用东博会业已形成的对东盟合作的先发优势和稳定成熟的办会机制,大力实施东博会升级发展,更好服务中国—东盟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RCEP,带动广西高水平对外开放。自治区政协委员李常官表示,峰会秘书处将实施峰会升级行动计划,打造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推动多双边合作走深走实,加快建设中国—东盟数字贸易中心,搭建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经贸合作平台,着力构建面向东盟的区域人才、科技创新中心。

建设时间还不到两年的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入驻企业达2.1万家,进出口额占全区三分之一,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区27%。自治区人大代表蒋连生表示,下一步,将紧密围绕中央和自治区在新发展阶段对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新要求,推动自贸试验区主导产业、硬核产业加快集聚,切实提高实际利用外资和进出口规模,持续引领带动我区开放型经济发展。一是紧扣我区开放所需,开展特色鲜明的制度创新。二是紧扣产业重点,促进开放型经济聚集。三是紧扣企业需求,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梧州市近年来紧盯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实施“链长制”,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增速全区排第一,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进入全区前列。“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自治区人大代表全桂寿说,必须毫不动摇实施“东融”战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拓展提升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为重点的合作平台,加快形成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集聚高地,成为大湾区优质资源要素溢出的“蓄水池”,全力打造“东融”枢纽门户城市。

创新驱动提速奋进

创新是竞争力,也是生命力。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的科技创新之路,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和“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出台“广西科改33条”等系列改革举措,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广西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当前,我区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更加复杂,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面临不少挑战,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仍然不强,激发科技创新的活力不足,创新投入尤其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偏低。”自治区人大代表曹坤华提出,要让“十四五”时期成为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拐点,须着重实施科技强桂行动,提升科技支撑能力;着重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着重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释放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新形势下加快大学科技园发展,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教融合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治区政协委员罗真建议,鼓励我区高校建立科技园或众创空间,成立科技企业孵化器战略联盟;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创新创业和园区建设发展,探索设立“创新创业贷款”;拓宽科技成果转移来源,加强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建设,加强与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合作,探索校企科研合作新模式。

近年来,博世科等一批广西本土环保科技“龙头”企业对促进我区科技创新和推动绿色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自治区人大代表宋海农认为,要进一步推动政产学研资一体化,促进产城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发展,突出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参与基础研究,加强应用研究,用科技创新支撑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引导创新主体把创新成果写在八桂大地上。同时鼓励和扶持企业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依托广西地处“一带一路”交汇对接关键区域的优势,在互联互通、产业聚集等方面持续发力,引导区内创新联盟参与国际合作。

绿色发展点“绿”成“金”

广西良好生态的金字招牌内涵丰富,既有自然生态禀赋好的天然之意,又有生态环境保护好的实践之功。“十四五”期间,我区环境治理将进入“深水区”,要“啃”硬骨头。如何确保我区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实现点“绿”成“金”?

2020年,凤山县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实属不易。自治区人大代表陆嵘表示,要继续强化生态优先战略,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全力打造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业,把石漠化治理与退耕还林结合起来,特色经济林产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形成长短结合、优势互补的新格局,念好“山”字经,唱好“水”之歌,写好“气”文章,用好用足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政策,立体式、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长期从事环保科研工作的自治区政协委员曾广庆建议,自治区要聚焦规划引领,研究制订绿色金融助推绿色发展“十四五”规划;加强制度建设,夯实政策保障,研究出台和完善支持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措施、绿色信贷评价实施办法等,推动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加强项目库建设,加大对传统支柱产业生态化改造力度,重点深化和打造生态铝业、生态建材业、生态钢铁业、生态造纸业、生态有色金属业、生态矿业和绿色能源业,强化“绿色金融+绿色产业+绿色园区+绿色项目”融合发展。

自治区人大代表王华生长期与土地、农民打交道。他提出,广西的绿色发展离不开稳定的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队伍,有了稳定高效的人才队伍才能为农业提供更加实用、更加精准的技术并及时科普给广大农业生产者;要让农民在科学方法指导下,减少农业投入品的过量使用,特别是降低对除草剂、化肥的依赖,实现减量增效,既保护绿水青山,又能提升农产品质量,把品牌做起来,让生活富起来。

(记者/余锋李湘萍杨秋潘登李新雄廖庆凌)

新闻推荐

凤山农产品走俏长春农博会

凤山讯近日,第十九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在长春市举行,凤山县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这是凤山县农产品第四次...

凤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