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黑校车”不缺方法缺资金

新安晚报 2021-02-04 04:30 大字

学生出行安全事关千家万户。日前,记者在广西、内蒙古、贵州等地采访发现,一些城郊和农村学校附近“黑校车”泛滥,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相关部门多次开展整治,但收效甚微。受访人士建议,在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同时,还应疏堵结合,正视基层实际需求,积极鼓励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包括借助互联网等新手段来破解这一难题。(2月3日《新华每日电讯》)

“黑校车”带来的痛楚一直在;因为“黑校车”而导致孩子出事,教训也一直在。《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早在2012年就实施了。然而,“黑校车”还在。其实,整治“黑校车”不缺方法缺资金。

“黑校车”为何有“市场”?因为学生需要,学校离家远,学生上学就得坐车。没有正规的校车,也只能坐“黑校车”。这是很简单的道理。整治“黑校车”,谁都知道要疏堵结合,一方面正视学生对校车的需求,另一方面提供正规的校车。正规的校车少了,“黑校车”就多了。正规校车多到一定程度,谁还愿意坐“黑校车”?家长也清楚“黑校车”很危险,可现实却是逼其不得不坐。

据广西都安县教育局副局长韦海介绍,目前全县仅有一辆在运营的正规校车,有的学生住在较为偏远的山区,校车线路难以覆盖。且校车由校方自负盈亏,有的学校经费不足,难以支持购置校车和运营维护费用。这恐怕就是“黑校车”存在的根本原因。解决“黑校车”缺方法吗?答案是不缺。一方面加大整治力度,多部门联动,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参考网约车思路,由政府选择具有运营经验和专业资质的平台来做,这样不仅可以用大数据分析学生乘车需求,实现智能调度,监管部门也能通过技术手段在后台进行全程监督,学生路途上的安全也得到了保障。但所有的解决方法,是有一个大前提,即保障资金的投入。经营校车,也得给人家赢利的空间,亏本生意,如果不是做公益,恐怕是没有人愿意做的。

从现实来看,整治“黑校车”不能总停留于惩罚层面,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视学生的需求,只是一味惩罚,也是不负责任的做法。让正规校车多起来,首先,要依照学生的需求配齐校车;其次,给予校车经营者一定的优惠,比如补贴,每辆校车补贴多少,同时,还应该减免路桥费之类的费用。让经营正规校车“有利可图”,如此才能激发经营校车积极性。

对于“黑校车”的问题恐怕都清楚,如果不是出事故,可能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整治也是将眼睛盯着“黑校车”,惩罚几个“司机”就算交了账,至于学生的需求,也就被边缘化。有的地方将责任推给学校,凭学校的财力是承担不了的,学校也只能将责任转嫁给家长。可家长却是无力解决,转而寻求“黑校车”,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并没有解决校车的问题。

从生命的角度、从保护学生的健康成长来看,校车问题不应该只停留于“整治”,更该是“投入”,彻底解决校车的资金问题。资金到位了,其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王军荣/文陶小莫/图

新闻推荐

八桂处处生态美

1月2日,都安瑶族自治县澄江湿地公园,一群鸭子在开着海菜花的澄江河里游弋。近年来,都安注重澄江湿地公园环境保护,使湿地水质...

都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安瑶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