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昉日:血洒大洋嶂本报记者 李盛勇 通讯员 韦 煜 整理
黄昉日是今东兰县三石镇公平村人,1902年出生,早年随韦拔群等在家乡开展农民运动,192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百色起义后,被编入红七军第三纵队,任连长、营长。1930年11月,随红七军主力北上,历任连长、营长、团参谋长等职。到达江西后,被选送到中央红军大学学习,结业后任红三军团第四师参谋长、副师长等职。1934年3月,在福建省泰宁县大洋嶂作战时英勇牺牲,年仅32岁。
1931年,红七军转战7000里进入中央苏区后,编入红三军团,黄昉日随部参加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作战。当时,他晋升为第五十五团团长,率部在兴国参加了莲塘、良村、高兴圩、方石岭等战斗,为粉碎敌人“围剿”立下战功。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黄昉日进入中央红军大学学习。学习期间,黄昉日提出了“创造铁的红军骨干”的战斗口号,并联系自己几年来的政治、军事斗争实际,认真学习中国革命理论和游击战等军事知识。结业后,他被分配到红三军团工作,任第五师第十五团团长。1933年8月,黄昉日奉命率部随红三军团入闽作战,10月升任第四师参谋长。同年11月上旬,黄昉日与师长张锡龙率部随红三军团从福建回师江西,参加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协助师长一举取得了硝石、资溪桥、洪门、八角亭等战役的胜利,随后任第四师副师长。
1934年1月,黄昉日与师长洪超率第四师进军福建,攻克沙县城;2月奉命返回江西参加三溪圩反击战;3月下旬随红三军团前往福建泰宁地区,阻击敌第十纵队向中央苏区进攻。在战斗中,黄昉日驻守前沿阵地指挥,连续几次打退敌人的进攻。随后,敌汤恩伯出动三个师的兵力,分别从泰宁、黎川同时抢占大洋嶂,妄图阻止我军转移,实现“分割围剿”之目的。敌人在空军和炮兵异常猛烈的火力掩护下,疯狂地向我军阵地猛攻。我军阵地上一片火海浓烟,工事崩塌,伤亡很大,黄昉日也身负重伤。正当黄昉日准备调整步骤突围时,不幸被一颗子弹击中胸部,鲜血顿时染红了军装。但他用左手紧捂喷血的伤口,右手仍高举手枪指挥部队英勇作战,最后因流血过多,倒在前沿阵地上。
黄昉日,这位骁勇善战、不计名利、从农民武装斗争中锻炼出来的红军优秀指挥员,为保卫中央苏区,在闽西北莽莽的大洋嶂上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的光辉业绩,如同大洋嶂一样,永世长存。
新闻推荐
本报东兰讯(记者/卿要林实习生/柯安楠通讯员/韦盛选)1月17日,东兰县兰木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加工室里,工人们分工协作,有序地将...
东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