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母亲贲维娥:政策这么好,脱贫我不能拖后腿
贲维娥在帮乘客提行李箱。
贲维娥和儿子在罗汉果地里劳作。
□本报记者汤世亮通讯员吴生斌范道超文/摄
“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这么好,我家里条件再差、再困难,也不能拖后腿,我要用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说这话的是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镇平野村平寨组的贫困户贲维娥。
今年55岁的贲维娥是一位单亲母亲,面对家庭的困境,她选择勇敢面对、迎难而上。从2016年起,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她起早摸黑,风里来雨里去,每年种植近30亩罗汉果、养200多只鸡和鸭,同时还兼职做班车售票服务员,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摆脱贫困,于2017年顺利脱贫,同时也给了儿子一个温暖的家。
每天早上5点半,贲维娥都会开摩托车从龙胜县城出发,骑行40分钟左右到达位于平野村平寨组的老家,开始她忙碌的一天。“是政府的帮扶,我才有了一个新家。”贲维娥在老家原来有个破旧的木房子,后来享受国家易地搬迁政策,政府扶持5万元,她在县城自购了一套一房一厅的房子,而老家之前的房子已拆除,房屋用地已复垦。如今为了方便平时劳作,贲维娥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工棚,用来临时遮阳避雨。
“由于时间比较紧张,我的早餐就是随便泡两碗油茶喝。”在工棚匆匆用过早餐后,贲维娥便到工棚后面的院子给她养殖的鸡和鸭喂食。“我每天都特别关注天气预报,如果第二天下大雨,我担心骑摩托车回不了家,会提前在盆里多放点玉米,保证鸡鸭有两天的食物。”贲维娥说,有时她还会用尼龙袋包好玉米,挂在矮一点的树枝上,让鸡慢慢去啄,好让鸡鸭不会当天就把食物吃完。
安顿好鸡鸭,贲维娥急忙步行10多分钟,到罗汉果地管护果苗,施水肥、绑果苗、除草,样样精通,不知疲倦。“到了点花和摘果时节,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我只能花钱请寨上的村民过来帮忙。”
在地里劳作过程中,贲维娥时不时地拿出手机看时间。原来,她必须在中午12点半前赶到县城的汽车站,邀客、帮乘客提东西、装车、打票,做好13点25分龙胜至桂林班车发车前的准备工作。“因为家里事情实在太多,偶尔有迟到的情况,会被老板扣点钱。”贲维娥无奈地说。
贲维娥有一个正在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在儿子两岁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儿子的爸爸离开了他们,剩下母子俩相依为命。“再苦再累,为了儿子,值得。”贲维娥说。在她的影响和教育下,儿子很听话,成绩也算不错,在周末或节假日,儿子还会跟她坐摩托车到老家,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以减轻母亲的负担。
由于每天要起早干农活,贲维娥只能大部分时间把儿子托付给自己的妹妹,让她负责儿子的起居和作业辅导。“我妹妹在县城的小学当老师,儿子让她照顾,我很放心,只是觉得很愧对儿子,陪他的时间太少,也觉得欠妹妹的太多太多。”说到这,贲维娥的眼睛泛起泪光,不由低下了头。
虽然贲维娥的生活节奏很紧张,压力也比较大,但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其实她也是一个很开朗的人,有说有笑,对生活充满激情和希望。她说:“现在政策这么好,趁自己身体还不错,我会一直这样忙下去,多攒点钱,供儿子读书,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尽到做母亲的责任,给他一个安稳和温暖的家。”
新闻推荐
10月的龙脊,生命色彩由绿色过渡为黄色。金灿灿的稻谷在梯田里“笑弯了腰”,山风吹来,翻滚着金色的稻浪,美得震撼!在龙脊的诗里...
龙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龙胜各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