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美到百姓富

桂林日报 2020-11-17 08:27 大字

(上接第一版)目前,总投资12亿元、装机容量10万千瓦的南山风电一期工程项目顺利实施,一期工程运行投产后,年上网电量可达8858万度,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2.99万吨,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污染物的排放。

龙胜风电的蓬勃发展正是龙胜加大生态保护,追求“绿色GDP”的缩影。近年来,龙胜以“两山”理论精神为指导,构建全县产业布局空间体系,建立完善空间准入、总量准入、项目准入“三位一体”和专家评价、公众评价“两评结合”的环境准入制度。对环保、能耗不达标的项目一律予以否决。

为了加强源头地区的生态保护,龙胜以维护桑江流域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为重点,加强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资源重点开发区等区域的生态保护。全县森林覆盖率多年保持在75%以上,高出全区平均值10个百分点以上,居于全区前列。

龙胜还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快治污项目建设,完成147条河流、19座水库的核查工作。对全县大小河流继续实施全面禁止采砂挖石,“十三五”期间禁止新批新建水电站,严厉打击非法捕鱼行为,实施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控整治。不断加大工业废水治理、节水灌溉、水源保护、水土保持、矿山恢复治理等生态建设力度,实现全县地表水、县城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

“龙胜蓝”在该县已成为常态。龙胜大力开展空气污染防治,加强环境质量预测预警,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展现出天蓝、山绿、地净、水清、空气新的“龙胜蓝”美丽景象。

生态富民,让好风景变成好日子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龙胜以“两山”理论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力求经济发展高质量、高效益、有可持续性,在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同时,注重推动产业创新,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努力实现生态富民,生态惠民。

龙胜以特色生态养殖为抓手,依托好山好水的天然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种植、养殖业。依托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优势及气候条件,积极推广“两茶一果+特色养殖”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茶叶、油茶、罗汉果等经济作物种植以及凤鸡、翠鸭等特色养殖,形成种植养殖区域化。

“十三五”期间,全县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达97个。稳步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继有机云耳、海松生态黄牛、扬之水有机茶叶之后,又有龙胜凤鸡、地灵花猪、青钱柳、野竹笋相继获得国家有机农产品认证,全县有机农产品品牌总数达到8个;继龙脊茶叶、龙脊辣椒、凤鸡、翠鸭、地灵花猪之后,龙胜红糯成为第6个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产品。

“绿水青山现在真的成了金山银山。”龙脊镇大寨村支书潘保玉感慨道。2003年,龙胜大寨金坑梯田景区正式对外开放,村委与旅游公司签订了共同开发协议,村民负责种植水稻和维护梯田景观,旅游公司每年将门票收入的7%返还大寨村,给村民分红。2019年村民分红最高达5.8万多元。从2003年人均收入不足700元,到2019年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大寨村人尝到了旅游扶贫的甜头,变成了“扛着犁耙种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的“两栖农民”。

在“两山”理论的指导下,龙胜依靠优越的自然环境,提出“全县大景区,旅游一盘棋”的旅游指导思想和“以山养山、以山养人”的发展思路。龙脊梯田系统被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三月三”、龙脊梯田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已成为龙胜固定的旅游盛会,获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好评。目前,全县共发展农家乐350余家,总床位达2.55万张(平均毎家达72.8张)。以第一名的成绩高质量地通过自治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复核验收,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总数995.4万人次,同比增长15.7%;实现旅游总消费137.79亿元,同比增长31.1%。

新闻推荐

缅怀先烈 聚力前行

9月30日上午,驻桂75180部队官兵在该部队史馆缅怀先烈场所举行向英烈敬献花篮仪式,缅怀先烈、礼赞英雄。官兵们纷纷表示,一定...

龙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龙胜各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