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疏”的力度有点弱
李正
据人民网报道,入夏以来,自治区体育局、教育厅联合发布开展防溺水和游泳安全进校园公益宣讲活动通知,相关方面举办了多场公益活动。
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一条防溺水知识、一个简单的自救技能,就有可能预防一起甚至多起溺水事故,呵护生命安全。
但我们还应该看到,对中小学生防溺水来说,仅仅有知识传授和安全提醒并不够——现在,“堵”的力量很大,“疏”的力度有点弱。
为什么这么说?自从2013年教育部发出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公开信以来,各中小学对学生时常强调“不私自下水游泳”等“六不”,而且几乎每逢节假日都要打印相关材料交给家长签字,让其监督孩子,不让孩子违犯“六不”。
可遗憾的是,近年来发生的溺水事件依然不少,让失孩家长撕心裂肺,令旁观者扼腕叹息。比如,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仅我区就有贵港、百色、钦州3市发生5起溺水事故,8名孩子身亡。
客观而言,我们不能说相关机构的教育、劝导、动员没起多大作用,或许没有这些举措,会有更多孩子溺亡。但一例又一例的悲剧却分明告诉人们,防溺水需堵疏结合。教育部的“六不”也好,其他方面层层叠加的更多“不”也罢,很难抵挡孩子一个简单的“要”:“我要游泳。”
炎炎夏日,大人都想戏水,何况孩子?全社会都想堵着孩子“游野泳”,可大家给了孩子一块理想的泳区吗?
办法不是没有。正规游泳池也非绝对安全,但从概率来说,溺亡事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由此,给孩子一个安全的戏水环境,有人在呼吁,也已有地方在行动。
“限制游泳不是预防溺水事故的有效措施。”2020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杨德芹建议,新建的中小学要把建设标准游泳池纳入规划。在实践层面,走在前面的是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其正在为辖区所有学校配备游泳池。
没有那么好的条件,能不能做类似努力呢?能。例如山东即墨、海南海口,在尝试为辖区中小学设置“移动游泳池”,让学校操场和游泳池可以“切换”。如果这些仍难以做到,也还有一些地方的做法值得借鉴,比如采取购买服务的办法,让社会游泳池在特定时段为学校所用,供孩子游泳、戏水……
生命至上,防溺水既靠“堵”,更靠“疏”。大力建设校园游泳池,或者改造部分河岸、一些池塘,使之成为可供孩子安全学习游泳、欢快戏水的地方,值得考虑。
新闻推荐
本报贵港讯“粉葛种藤长至约1厘米,可分批拔苗移栽,拔苗时必须先淋透水后再拔苗,免得损伤幼苗根部。”近日,一堂田间培训课在...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