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推倒牛栏建公园,我捐祖屋做民俗馆,他为家乡争取项目…… 看,乡村风貌改造春潮涌动

南国早报 2021-04-13 13:58 大字

蒙公镇新岭村新风貌。 江金莲摄

南国早报记者周如雨通讯员张思陆安幸

钩墙、挖土、装车……细雨蒙蒙的一天,一大早,广昆高速沿线的贵港覃塘区大岭乡龙马村已经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作为覃塘区全域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的示范乡镇,牛年开春,大岭乡“三清三拆+”工作起步即提速,开局就争先,上演一幅“人勤春来早,奋蹄赶秋实”的喜人画面。

A

群众合力建新村,乡村振兴根基牢

走进贵宁村韦屋屯,房屋鳞次栉比,二三层的水泥楼房沿着6条东西向的水泥路依次坐落。雨水顺着水泥路的南侧流向沟渠,哪怕下雨天,屯里的道路也是干净清爽。

“我们村可是上个世纪60年代‘农业学大寨’的试点村。”老党员韦昌启自豪地向记者介绍,“那时,村里的老人白天干农活,晚上建房子。从瓦片、砖头的烧制到砌墙、盖房子,大家都是互帮互助”。

这种不等不靠、互帮互助的精神,薪火相传。今年2月18日,覃塘区启动乡村风貌提升百日攻坚行动,韦屋屯“一组两会”理事会会长韦显业召集户主开会,商议把村后山的集体林地拿出来建设小公园,话音刚落,45名户主就齐刷刷举手,一致同意。第二天,大家拿着砍刀,租请钩机,到林地清除杂草、桉树。村民韦昌其家的牛栏刚建好,因为挡在了小公园的规划出口处,还没等村干部上门劝说,他便自行拆除。“村里搞建设,我不能拖后腿。”他说。

B

父子都是党员,捐出祖宅建民俗馆

韦屋屯有座青砖瓦房建于20世纪60年代,屋顶瓦片依然整齐锃亮,青砖墙体平整。光线从天井照进来,房屋正厅和两侧厢房墙上凿出的方型雕花“囍”字窗,显得古朴而雅致。

这座祖宅的主人、大岭乡武装干事韦小明介绍,房子是祖父一代一砖一瓦亲手砌起来,承载了父亲从成年、娶妻、生子到儿孙绕膝的记忆,也记录了他成长的点滴。直到现在,他母亲还会在夏天回这里住上两个月。屋里保留着当初烧瓦、推浆的工具,儿时捕鱼的煤油灯、鱼篓,还有他母亲当初的“昂贵”嫁妆——缝纫机。

大岭乡党委书记韦艺计划将这座祖宅修缮,建成民俗馆。找韦小明商量租用事宜,韦小明一听立马不高兴了:“租,不给。捐,马上送!因为,我和父亲都是共产党员。”

乡亲们得知韦小明家捐出祖宅后,纷纷回家翻箱倒柜找“宝贝”。明清时期的砚台、五六十年代的石磨等被陆续送到祖宅。目前,该民俗馆已经有30件老物件。

C

干部回村建设家乡,乡贤合力谋发展

水泥路通屯达户,花带郁郁葱葱,活动中心美观大方,河堤上护栏新围,池塘里水鸭闲游。昔日偏远落后的古平村百怀屯如今已是人人爱慕的新农村。

美丽蜕变离不开古平籍党员干部、覃塘区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黄海君付出的心力。在他的努力下,近年来,村里修建了水泥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等。如今,他又积极响应全市“万名干部回故乡带领群众建家乡”的倡议,主动与覃塘区文体旅局协调争取资金60万元,为村里修建大岭乡第一个5人制足球场。记者采访时,他正好回家乡为球场选址。

像黄海君这样的为民干部在大岭乡还有很多。马进竞是钦州市峨眉湾生态园的负责人,是休闲农业和旅游观光业的行家里手,也是贵宁村的乡贤。他3月4日回乡探亲时,乡党委书记韦艺上门邀请他为村里的20多亩小公园建设出谋划策,他欣然应允,说:“希望在休闲旅游方面积累的一些经验,能够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微薄之力。”

新闻推荐

港北区提升调解仲裁质效

本报贵港讯“一次性领到这笔钱,想都不敢想。”近日,贵港市港北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接待室里,来自云南省文山县田莲镇某村的周...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