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写秘史 奋笔书传奇 读马平长篇新作《塞影记》

广安日报 2021-05-23 00:58 大字

《塞影记》封面。

□高其友

新年伊始,与作家马平互致新春祝词之后,收到他赠送的一副对联:“一书说百岁新岁捧献塞影记,百花共一园满园盛开春色图。”我知道,他精心打造的长篇新作《塞影记》就要正式出版了。不久后,我便收到了他寄来的《作家》杂志今年第一期,迫不及待地翻开,“长篇”栏目中《塞影记》三字赫然醒目。我如饥似渴,一口气读完之后,不禁拍案叫绝,过瘾!佳作!真是我近几年来读得最为酣畅淋漓的长篇佳作。

三月末我又收到马平寄来的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塞影记》单行本,慢品细嚼后,我再一次震撼了。作品场面宏阔,背景宏大,时间跨度宏远。书中人物众多,角色千姿百态,老爷夫人、太太小妾、小姐丫环、东家佃户、雇工戏子、家丁土匪等等,一个个陆续登场;善良与邪恶,爱情与阴谋,温馨与血腥,人性与兽性,一幕幕依次上演,真可谓危机四伏,险象环生。作家经过严谨缜密的艺术构思,从容运笔,主次有序,层层推进,把整部作品罗织得天衣无缝。虽人物众多而性格各异,绝不混其声、同其形;虽事件纷繁而脉络清晰,从不错其枝、乱其叶。如果说《白鹿原》为陈忠实的文学王国奠定了坚实基础的话,那么,《塞影记》则为马平的小说高地树起了不朽的丰碑。

《塞影记》是蜀川腹地近代社会特定人群的心灵史

《塞影记》以蜀川腹地嘉陵江畔的豪门大宅院“鸿祯塞”历史兴衰为背景,以孤儿雷高汉的恩怨情仇为主线,成功塑造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绝无仅有的农民艺术典型,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震撼力,让人耳目一新,久久不忘。

雷高汉出身卑微,三四岁时被人拐卖,对自己的亲生父母印象全无;8岁时养父为他取名雷高汉;13岁时养父养母先后亡故,他被迫去柳家典身还债;19岁进入高深莫测的鸿祯塞当雇工。因其诚实重义,得到主人信任,被委以重任,负责秘密挖掘鸿祯塞暗接老宅包家大院的地下通道。随着故事情节的逐渐推进,以雷高汉为中心的各色人物相继登场,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个幽深的历史隧洞,随时都会感觉到扑朔迷离的历史烟云,令人心飞魄动,血脉贲张。

作者对自己着意塑造的主人公关爱有加,他小心翼翼地维护着雷高汉这个卑微生命的个体尊严。对于雷高汉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作家有困惑,更有思考,同时寄予了极大的同情和悲悯。

暗道挖成后,雷高汉被包家招为了名义上的女婿,专门负责管理塞内水井和蓄水池的工作。他正直厚道,事事小心谨慎,但还是身不由己的卷入了暗流涌动的漩涡之中。救戏子和救婴儿两次冒死救援,抓壮丁寻机放人,困难年代接济丁爷爷和极度艰难的包志默、虞婉芬夫妇,以及徒手抓捕漏网潜伏的土匪头子李傲物等诸多行为,都是他爱心善意爆发的大义之举。

雷高汉从19岁进入鸿祯塞到后来搬出,总共在塞内住了28年。虽然他一生长逾百年,但这28年却是他生命历程中最为宝贵的岁月,这导致了他后来“一直生活在鸿祯塞的影子之中”。他性格忠厚,善良朴实。跟当地大多数农民一样,他渴望过自种自吃的好日子,曾多次说过“好日子就要来了”。他更渴望娶妻生子,为雷家养父养母传承香火。他对鸿祯塞的执念是根深蒂固的,守望更是刻骨铭心的。直到晚年,他还发自肺腑地说:“我的命里有一条暗道,我不能抛下它。”同时他还说:“我这条老不死的命,是那么多人拿长长短短的命换来的,他们一起在我身上活到了今天。”毋庸置疑,雷高汉身上闪烁着中国近代社会普通农民所特有的光芒。

不惟如此,与雷高汉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鲁金奎、包喜泉、虞婉芬、柳鸣凤以及川剧名角梅云娥、红玉、翠香等人,也都具备这样的光辉。他们身上充分体现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一群特定人物的传统精神。他们的心灵是干净、纯朴的,也是率真、坚忍的,即便命运多舛,累遭挫折和磨难,也依然坚挺不屈,顽强地生活。或许这就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岁月,无论多大的艰难险阻都压不垮、摧不倒,依然生生不息,走一路风光的理由吧!当然,他们的心灵有时也显得木讷或脆弱,每当见到比自己更为艰辛的苦难者,他们都会表现出极大的同情,甚至流下眼泪。作品极力展示这方水土养育出的这一特定人群的心灵之光,无疑是为这部恩山义海的传奇故事打好了底色。

《塞影记》是蜀川腹地近代社会乡村民情的风俗史

广袤的蜀川大地,历来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而小说《塞影记》所描写的地域正是嘉陵江中游的肥美富庶之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盆地中心的人,尤其是普通老百姓,他们对自种自吃的农家生活非常向往,大多安闲知足,少有非分之想。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方土地上匪患猖獗,民众深受其害。稍微殷实一点的人家终日提心吊胆,广占田产家底厚实者则大多忙着修院墙、筑碉楼,或在山峦险要之地修寨子,以防土匪。也有以家族出面集资共建寨堡的。鸿祯塞所在县域,据民国十九年新修县志记载,当时全县共900多平方公里土地,35万人口,有名有姓的碉楼就有208座、寨堡234座。小说《塞影记》中的“鸿祯塞”在生活中的原型“宝箴塞”就是武胜县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寨堡。为了掌握写作所需的第一手资料,作家马平曾多次深入宝箴塞进行实地考察和走访。

塞堡的外观是那么的雄伟挺拔,内里又是那么的复杂多变,真是大院连天井,天井连小院,小院连小巷,还有戏楼、瞭望台,以及布满射击孔的环形走道,多口水井,多个蓄水池等等。这里所展示的绝不仅仅是主人的奢侈与豪华,更重要的是折射出了当时复杂多变的社会政治生态环境,也可谓是社会风情的一个缩影。

至于当地的人文风情,小说中无处不有细致深刻的描写。农民雷长生夫妇膝下无子女,于是收养了一个流浪儿,并为他取名雷高汉,一心盼他长大成人,娶妻生子,好为雷家传承香火,这是当地农家最为普遍也最为本能的想法。

佃户杨二武和李慧连夫妇二人善良本份,又胆小怕事,他们好心接收了雷高汉送去的婴儿,用自己奶水救活孩子,后害怕雷高汉因孩子而受牵连,又自作主张将孩子送出。接着就引出了包喜泉、乔桂花、柳鸣凤、张巧兰、金庆珍等多人帮助寻找。这条线索在小说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作者不惜重浓墨重彩把乡里邻居中的热心热肠、互帮互助写得淋漓尽致,入情入理。就连抱走孩子那对讨口的夫妻也是善心为怀。他们明知自己没能力把孩子养大,但面对一个濒临死亡的小生命,他们义无反顾地抱起了孩子。当金庆珍说要多拿大米向他们交换孩子时,他们确认孩子终于可以有救了,二话不说即交出孩子,并表示一颗米也不要,如此侠义情怀,真令人动容。

土改评成分时,雷高汉成了富农分子,村里先后两任民兵连长鲁金奎和包喜泉都没给他出过难题,会上批斗也只是做做样子而已。相反,还对他的个人婚姻问题特别关心,多方促成,致使村里有人戏言,“雷高汉戴着一顶阶级敌人的帽子,享受的是革命群众的待遇。”是两任民兵连长的政治立场有问题吗?当然不是。用包喜泉父亲临终前对包喜泉所说的话讲:雷高汉从前也是个苦命人,长期在鸿祯塞当雇工,对自己的佃户多有照顾。鲁金奎和包喜泉都是有一定政治觉悟的农村基层干部,但他们也有自己最直接、最朴素的是非标准。本乡本土,从小一起长大,真假好坏,是非善恶,他们心里一清二楚。这也是一方水土所形成的特有机敏和处世风格。

小寡妇翠香再嫁,是乔桂花和罗红玉在夜里把她送到雷高汉的住处,这也非常符合当地的风俗习惯。尽管当年物资匮乏,生活不易,但浓浓的乡情却足以温暖人心。

总之,我们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随时都能感受到一方水土的乡风民俗扑面而来,说它是这方水土的风俗史并不夸张。

《塞影记》是蜀川腹地近代社会历史变迁的编年史

《鸿祯塞》所写的故事,前后跨越百年。近百年来,蜀川腹地的嘉陵江畔民生状况怎样?作品在徐徐为我们展开。

99年前的那个春天,雪花一团一团往地上丢,就像扯烂的棉絮一样。一个八岁的孩子从戏剧班子逃出,一双光脚板在雪地走了一天,也没讨到一口饭吃。天快黑了,他去到了只有两间草房的人家,这家人虽生活清苦,吃蒸红苕,喝酸菜汤,但对孩子却格外温暖,还为他取了个终身受用的名字雷高汉。十三岁时,养父因帮人修房子,从几米高的土墙上栽下去而亡故,紧接着,一直被病痛折磨的养母自寻短见走了。雷高汉走投无路,只好去到柳家典身还债。一幅衰败凋敝的农村景象就这样活生生展现在我们面前。

但另一方面,豪门大户们却在穷奢极欲地干着他们想干的事,曾在晚清王朝做过五品大员的包企鹤,虽然随着清王朝的崩溃而失势,但他却能靠着制造枪械和贩卖药材继续发家。大儿子包松堂是省县两级参议员和六县联防总指挥,二儿子包松亭是乡长。当时他们包家正在大兴土木,在20年前只建了南塞的基础上续建北塞,合成一个集居家休闲和军事防御于一体的大型城堡式建筑,也就是鸿祯塞。这就是当时的社会现状,是底层民众和豪门大户各自不同的生存状态。

修建这个建筑干什么?防土匪,防民众暴动。不错,当时嘉陵江畔的这片区域,劣绅横行乡里,土匪残害生灵。包企鹤一家同样惧怕土匪侵扰。就连已经败落的梅云娥父亲,也是被土匪洗劫时死于非命,连房子也一把火烧了,母亲投嘉陵江自尽。

满清末年到民国前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川北、川中广大农村就是这个情形。

接下来抗日战争爆发,国军节节败退,日军飞机大肆轰炸重庆,小说中出现了抓壮丁等情节。虽然前方抗战吃紧,但作为战略后方的嘉陵江中段地区的包家大院和鸿祯塞依然是声色犬马,欢歌作乐,抢戏子、纳小妾照行不误。

抗日战争结束,内战又开始了。六县联防总指挥包松堂的兄弟包松年,早年在外求学,后参加了革命队伍。如果包松堂上前线,就有可能和自己的亲兄弟干上,但他最终没上前线。这时鸿祯塞里发生变故,“遭遇土匪突袭”,一夜之间,包括包松堂的太太汪碧鸾、小妾梅云娥在内的五人死亡。包松堂和身为乡长的兄弟包松亭说起内战时,不是摇头就是叹气,因为由他掌握的地方联防力量也正在崩溃。他们感觉到“包家就要失势了”。

解放战争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鸿祯塞所在地区进行了土地改革,雷高汉被评成富农,他的两块大田被没收,但他分到了离家更近一点的田地,同时还在鸿祯塞内分得了两间房屋和一间灶房。因为他是富农分子,挨批斗是难免的。好在村里的民兵队长鲁金奎从小和他一起放牛,后来又先后进鸿祯塞谋事干活,他对雷高汉的过去非常了解,从未干过对不起乡里邻居的任何坏事,所以明里暗里都护着他,雷高汉也没遭受太多的委屈。

由于作家在写作之前做足了功课,所以提起笔来就纵横捭阖,文势滔滔。既高屋建瓴,掌控其表,又精雕细刻,工笔其里。笔力所向,夺人心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浓郁的时代气息。地主家庭的太太虞婉芬,在新社会改造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鸿祯塞里的鸿鹄院办起扫盲识字班;人民公社的成立,公共食堂的兴办和下放;毁林开荒种粮、大炼钢铁,征收鸿祯塞做粮站,大搞水利建设,修建红石沟水库等等。如此一路走来,板桥村和全国各地一样,最终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

阅读《塞影记》,我们就好像在翻阅鸿祯塞地区一部厚重的历史典册一样,百年沧桑巨变的历史风云尽收眼底。

雷高汉一心盼望的好日子终于来了。他满百岁那年,省里一个慈善机构为他专修了一栋三层小楼的“安乐居”,第三层还按他的要求做成了“玻璃屋”,饮食起居都有专人照顾。作家景三秋到板桥村采风观赏油菜花时,这里已通了高速列车,并开发出了“鸿祯田庐”这样的观光景点,办起了“喜鹊小栈”之类的乡村客栈。柔和的清风明月,金黄的油菜花,美丽的农家乐,这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撩动人心,令人神思飞扬。我不由得在心底感叹,中华民族的苦难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华崛起不可阻挡,民族复兴势成必然。我想,一部作品能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能激发起人们对家乡的无比热爱,能振奋起人们的民族自信心,就必定是我们当今时代所迫切需要的优秀之作。

新闻推荐

武胜男子偷越国境 触犯刑法被判刑

本报讯近日,武胜县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偷越国境案并当庭宣判。被告人王某被判处管制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九百...

武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武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