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辈传下来的绝活 苇席
广饶县第一中学 尹桂宁
仲春时节,小刘桥村迎来了首届梨花节,我有幸再次走进这个省级文明村。
阳光下,三面梨花一麦田给小刘桥村环上一顶花冠,使其掩映其间,宛如现代版的世外桃源。
我在乡村剧场对面停好车,走进一个普通的农家宅院。过道门里,院子里,处处是苇草的天下。正当我张口喊主家的时候,东边房门敞开的两间大屋里传来说话声和拾掇东西的响声。迈开脚步走过去,屋里忙碌的正是我要找的人。满屋的苇编物品,散发出苇草的清香,老两口正在寻找、统计客户要的产品。
我说明来意,老两口停下手里的活计,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带我走进主屋。
老汉叫刘述志,是上一届小刘桥村的党支部书记,他说话声若洪钟,双手粗糙厚重,黑黑的脸堂上皱纹堆起,古稀之年的他个头不高,身板直挺,骨骼结实,当年参军时的英姿犹存。
老汉呷了口茶,竟习惯似地叙述起来,我认真地聆听。“别看我是个庄户人,也喜欢看书哩,对我们苇编的历史渊源尤其感兴趣。你知道《诗经》吧?上面的‘蒹葭苍苍’的‘蒹葭’就是苇草。这是我儿子回来,我让他给我从手机上查的资料,后又抄到本子上的。”
他从沙发后背上拿下一个本子,掀开第一页递给我。这是一个普通的笔记本,上面书写着一段极其认真的文字,我不自觉地读出了声:“古人席地而坐,所以席是常见用具。细分之,铺在底下的叫筵,覆在上面的叫席,通称筵席。《周礼·春官注》:筵,亦席也。铺陈曰筵,籍之曰席。筵铺于下,席铺于上,所以为位也。《三字经》里也有提到,‘香九龄能温席’,虽然这里的‘席’指的不仅仅是席,而是席被。但也有咱席的踪迹呢,不过这个是宋朝的事,有点晚了。”
“据我了解,现如今全国有三大苇编产地,北有白洋淀,南有连云港,中间便是山东,咱广饶大码头镇的苇席也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咱村的苇席在本地那是响当当的,就我们家来说也有上百年的传承。老辈人在威海设了店铺,利用海上交通的便利,咱家的席不仅在省内外倍受欢迎,还远销韩国、俄罗斯呢。”
“说起苇编,原料至关重要,咱用的苇草是从桓台县的马踏湖采购的,那边的苇草粗而高,质地优良,编制的苇席冬暖夏凉,而且苇席越用越亮,泛着红光,我们叫国苇,编出来的席多用于炕席或装饰,及遮盖用。小刘桥村也产芦苇,村里人都叫二苇子,原料细矮,编出的席小,质量差,多用于仓库铺垫用,还可以盖房编草帘。”
“我家院墙上斜靠着几捆苇草,一捆两百根,一根两毛钱,也有稍矮点的一毛五一根。因路途远,价格贵,老辈人苦思冥想,才想到了一角起编法,既美观实用还经济,是其他地方中间起编法所不能及的,这样编织的席分为上边和下边。”
为了让我们了解刘家编席的独特性,老汉请大婶搬来一张刚编好的苇席,现场讲解哪是上边,哪是下边,经过他的一番讲述,我也搞明白了一些苇编知识:刘氏苇席的上边是炕沿,用的都是好料,露出来既好看,又结实耐用,下边靠近炕里边,铺上被褥看不到,就用差一些的篾片,上边虽材质好,但摩擦多,下边摩擦少,但材质差,这样,一张席在使用一二十年后里外磨损程度一样。
编织的过程虽大致可以归为选苇草、破篾片、浸水、碾苇、编织、收角等几个步骤,但真正的编织过程,却是繁复和漫长的。
老汉带我们来到过道门里,拿起苇草中的篾刀,一边操作一边给我们解释怎么使用。在老汉熟稔的操作下,根据苇草的粗细程度,一根根苇草被劈成三片或四片,比较细的就用劈刀一分为二。老汉说这就是破篾,篾片需要用石碌碡进行碾压,经过碾压的篾片,变得柔软顺畅,去其叶后,再碾压一遍,这样才能编出柔韧不断的苇席来,最后选出粗细不等的篾片,用在不同的使用部位。因为苇席对湿度要求比较高,必须保持温润,篾片皮才会柔韧,于是,需将经过两次用石碌碡碾压后的篾片浸水,趁着篾片潮湿有韧劲的时候编席,既好拿捏,又不伤手。
刘家编席的技艺被刘大婶接了过去。犹记得去年来见大婶编席的情景,四十多年的编织生涯,让刘大婶的编席技艺炉火纯青。一条条散发着清香而又有弹性的篾片,在刘大婶的手中来回穿梭,上上下下地翻飞,看得人眼花缭乱。就在这样简单又有节奏的动作之后,成就了一件件实用的日用品,甚至是工艺品。
老汉说起苇编的行话来真是一套一套的,如:挑一压一法、挑二压二法、隔二挑一压一法、挑二压三再抬四法等等。所以编席的过程也是计算的过程,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活跃思维。老两口古稀之年,依旧头脑灵活,身体康健,多亏了这门手艺哩。
苇席编织中最后的一道工序就是折边,又叫窝边、撬边,也是最能体现席匠手艺高低的一项技艺。一般有焖茬席、舒茬席、压边席等。刘大婶拿着撬刀做着演示,她预留出篾片的回折尺寸,将多余的裁掉,将篾片往下回折进苇席内,然后用脚踩实,再用撬刀敲打平整。这样一张边角齐整,花纹紧密,光滑平整的苇席便诞生了。
老汉坐回到沙发上,眯着眼,呷着茶水,突然问我:“你知道人们对苇席成品的要求吗?”
我想了会儿道:“好看,结实?”
老汉笑了,眼角的皱纹笑开了花,他不紧不慢地说:“四边齐,席花密,尺寸足。所以,编好的苇席还要用石碌碡碾压,这样会更加平整光滑。”
我点着头,对这位老艺人的敬佩更甚。可在谈及手艺传承的话题时,老汉神色黯然,不无感慨地道:“真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把这门手艺接过去,继承发扬下去啊!”
听到老人家说到这里,我的心也被深深地触动。如今,随着人类科技文明的进步,人们谋生的方式渐渐改变,编织苇席这一传统的技艺已少有人问津,收割芦苇、编织苇席的那份热火朝天,希望不要成为一个时代的难忘记忆。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在广饶县乐安街道实验幼儿园项目建设现场,工人师傅们正加紧施工。据悉,该项目投资4000余万元,计划年底前完成建设...
广饶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饶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