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村投资联建万头生猪养殖场 “飞地项目”破解郑保屯镇薄弱村集体增收困境农村大众报记者魏新美通讯员邓美平

农村大众报 2021-06-03 14:28 大字

天气渐暖,地处夏津县最西部的郑保屯镇八屯村村西,白色的围墙内,1万多头生猪在圈内追逐、嬉戏;围墙西侧不远,建筑工人正在建蔬菜大棚,银白色的骨架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漂亮。该镇打破各村区划限制,镇企联合、镇村联合、强弱联合,在八屯村发展“飞地项目”——万头生猪养殖场。

“‘飞地经济’让我们找到一条镇企联合、镇村联合、强村和弱村联合的共同发展之路。”郑保屯镇党委书记王冬介绍。

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合作模式,“飞地经济”是指两个或多个相互独立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创新规划、建设、管理等机制,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郑保屯镇与河北省一河之隔,全镇15个村庄,2019年都实现了村集体收入过3万元,但各村非常不均衡。靠近镇驻地的邢庄村、八屯村,村集体收入一年二三十万元,其他十多个村集体增收不具可持续性。如何帮助这些弱村打破村集体增收困局,让镇域经济均衡发展,以王冬为首的镇领导班子一直在思考。

2019年底,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希望六和”)投资的夏津新好饲料有限公司,打算在郑保屯镇建厂房。镇党委政府首先想到了八屯村一个废弃的鞭炮厂及仓库。鞭炮厂旧址占地140亩,生产车间80亩,正好能满足新希望六和建饲料厂的需求。剩下的60亩,如何盘活呢?

要盘活这60亩地,最好的办法,是与新希望六和合作。“能否我们筹资建个猪场,租给新希望六和经营?”镇党委政府出面,和新希望六和协商,后者正好扩张产能有意建猪场。

经匡算,建标准化猪场需1600万元资金,八屯村一个村也筹不到这么多资金。“我们这些村一起来参与投资!”在一次全镇各村党支部书记会议上,北口村原党支部书记宋振远说,其他村支书也表态支持。看到大家热情高涨,镇党委政府决定打破各村区划限制,集全镇之力建万头标准化养猪场,作为郑保屯镇乡村振兴产业综合体项目,由新希望六和负责管理、经营,项目分红归各村村集体。

就这样,市级乡村振兴专项资金500万元,15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各筹集20万元,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又成立联合社贷款600万元,再加上镇乡村振兴引导资金,郑保屯镇第一个“飞地项目”——万头生猪养殖场顺利实施。2020年底,第一批生猪1.15万头进栏。

与此同时,猪场一年240多万元的租赁收益也进入联合社账户。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各村将分红作为启动资金,探索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有羊绒加工传统的邢庄村,改造起老纱厂;紧靠黄河大堤的北口村,集体承包下1806米河堤,种上了1万多棵树……

“飞地模式带来了各村资源的共享。”王冬高兴地说,“同时,也成为镇域协同发展、乡村振兴的新载体,破解了弱村集体经济增收困局。”

第一个飞地项目顺利实施后,郑保屯镇在八屯村村西流转了300多亩地,建设蔬菜大棚种植项目,依然是15个村入股,引进寿光一家蔬菜公司负责经营,预计6月份就可建成投产。

编后

“飞地经济”是指打破区划限制,在平等协商、自愿合作的基础上,以生产要素的互补和高效利用为直接目的,在特定区域合作建设开发各种产业园区,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利益分配等合作和协调机制,实现互利共赢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可上项目并非易事,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很多村集体没有积累,发展项目苦于“无米下炊”,夏津县郑保屯镇打破各村区划限制,在八屯村发展“飞地项目”,1个村出地,15个村共同出资参与,项目分红归各村村集体。如此一来,攥指成拳,集中钱财办了大事。

“飞地项目”带来了各村资源的共享,是生产要素再整合,也是思想观念再解放、发展举措再创新。正如郑保屯镇党委书记王冬所言,这条镇企联合、镇村联合、强村和弱村联合的发展之路,破解了村集体增收困局。

新闻推荐

高新区奥龙小学省级“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顺利结项构建发展共同体 探索成长新路径

与会专家参观班级课程项目展示。奥龙学子带来热情欢快的腰鼓开场舞表演。“这个研究课题显然为教师队伍建设...

夏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夏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