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次村民会让全村土地实现整体流转 规模化种植效益高,合作社发展3年固定资产达到200万元
1月中旬,武城县郝王庄镇西李古寺村的265户村民领到了80万元的入股红利。这是村民连续3年从党支部领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领取分红。
目前,西李古寺村97%的耕地加入土地股份合作社。由于产业定位准确,合作社收益连年增长,目前合作社固定资产积累达到200万元。
土地不成规模
合作社遇尴尬
西李古寺村有270户831人,耕地面积1932亩,是鲁西北地区典型的农业村庄。
2014年,在外经营企业的马守良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烂摊子:村集体不仅没有收入来源,账面上还有不少欠款。
2017年下半年,村党支部响应上级部门号召,决定由村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
开始时,很多村民并不看好村里的合作社。2017年下半年,31户村民的352亩土地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土地只占全村耕地面积的六分之一左右。
在那茬冬小麦的管理过程中,合作社遇到了不少问题。“由于土地不连片,打药、浇水、收获都不方便,管理成本一下子上来了。继续这样办下去必定赔钱。”马守良说。
为了规模经营
二次动员村民入社
要发挥土地规模经营的优势,必须把全体村民都动员起来。2018年麦收后,马守良带领村干部继续动员村民。
“先是一条巷子一条巷子地走访村民,给村民做动员,同时听取村民对合作社的意见、建议。随后,全村4个生产队再分别开会动员,最后召开全体村民大会,统一意见。前后开了21次会。”马守良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
到2018年秋季,村里入股土地达到1500多亩。“土地集中之后,有了成方连片的规模优势,经过考察,决定选择种植杂粮。”马守良说。
为了选择合适的品种,马守良自费参加了多场农业展会。2019年麦收后,合作社开始种植谷子,2020年下半年,谷子种植面积达1500多亩,产量100多万斤。
去年秋季,合作社跟河北一家小麦育种企业合作,为企业繁育良种,1斤小麦会增加1毛多钱的收益。去年下半年,合作社还拿出400多亩地,试种高附加值作物。
3年来,合作社的固定资产不断增加,累计达到200万元。
随着村集体收入的不断增加,村民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除了享受土地入股分红,2019年,村民们的医疗保险费全部由村集体负担。今年1月起,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能获得村集体发放的50元孝老金。目前,全村265户村民的1865亩土地加入合作社,占总耕地面积的97%。
引入企业化管理
员工不再“磨洋工”
合作社规模大了,马守良很快发现了新问题:村民们到合作社务工,是按天计算工资的。这样一来,有的干得快,有的干得慢,常常出现“磨洋工”的情况。
马守良和其他村“两委”干部讨论决定,引入企业化的管理方式。合作社在耕、种、购、管、收、售“六统一”全程服务中,制定了用工、管理、农资采购、产品销售等12项细则,细化了出入库、种植、分红等18项流程。
有了规章制度,合作社会根据每个人劳动的效果,发放劳务工资。此外,合作社的土地,全部施行种植负责人制。负责人实行“底薪+提成”,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马守良说,通过对比测算,加入合作社后,土地的小麦亩产明显提高,每亩地每季可节约近百元的支出。
新闻推荐
□记者张双双通讯员吴华李淑冉报道本报武城讯“如果想申请临时救助,需要出具居民身份证、户口本、家庭收入及...
武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