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 “时传祥精神”永远不过时
时传祥(1915年9月20日-1975年5月19日),山东齐河人,195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当掏粪工人,新中国第一代劳动模范,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德州齐河晏城桥上,一列列运载着货物的列车疾驰而过,京沪铁路一直往北终点就是北京。
1930年的大年初三,年仅15岁的时传祥就是沿着这条铁路线,从老家赵官镇大胡庄出发,步行整整13天,来到了当时还称为北平的北京城。
在北京的40多个年头,时传祥从一名掏粪工一步步成长为全国家喻户晓的劳动模范。今天,沿着这些足迹踏寻,重温那激励着一代代人的时传祥精神。
苦难童年,无奈北上
德州齐河,时传祥的家乡。
在县城东北部,始建于1999年的时传祥纪念馆,目前正在进行升级改造,预计7月1日前将以全新的面貌再次向公众开放。
王宗军,时传祥纪念馆馆长,谈及为何新中国成立后时传祥面对又脏又累的掏粪工作,还能保持着热情,他说:“那是因为旧社会不把掏粪工当人看,新中国成立后,时传祥感受到了新社会的好。”
时传祥是个实诚人,谁对他好,他就加倍地回报。新旧社会,一暖一冷,巨大的反差让时传祥心灵受到震撼。
旧社会的冷,时传祥出生落地那刻起就感受到了。1915年,他出生于一户贫困农民的家庭,举家六口,仅靠8亩荒滩薄田度日。1925年,年仅10岁的时传祥随着父亲做起了贩猪的买卖。因屡遭地痞、集头、恶商敲诈勒索,生意失败,本利全失,父亲也患病离世。
为了生计,便有了时传祥沿着铁路线步行北上的故事。来到北京后,15岁的他成为一名掏粪工。
被视“贱业”,悲惨度日
那时候在北平,掏粪业被视为“贱业”。时传祥作为社会下层难民,过着受歧视的生活。
年仅15岁的时传祥,推着几百斤重的独轮粪车,串胡同,过马路。冬季的北平滴水成冰,因为第一年不给工钱,没钱置办衣物,只能捡市民扔掉的破棉鞋或者干脆光脚干活,一双脚连冻加扎,肿胀化脓流血。到了第二年,说好的工钱也经常拿不到,一日三餐吃不饱。被巡警、地痞、流氓无故殴打,更是家常便饭。艰难的日子,虽然漫长,但是最终等来了转机。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广大粪业工人获得了新生。
当选劳模,全国榜样
正如王宗军总结的那样,新社会的温暖,点燃了时传祥心中的那团为人民服务的火焰。
掏粪工人在新社会得到了尊重,也有了工资待遇。1949年,34岁的时传祥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首都环卫工作之中。他身背粪桶,口哼小调,走千家进万户,给各家各户掏茅厕。
时传祥掏大粪从不讨人嫌,他总是避开户主吃饭、会客和星期天一家人团聚的时间,改在户主清闲的时候入户清掏。
花市下四条胡同耿大爷家的厕所墙头倒塌,砖块掉进厕所,时传祥二话没说,卷起袖子,把砖一块块捞出来,再用水冲干净,把墙头垒好,把厕所清扫干净。
在南翔胡同张老太太家,时传祥发现她家缺少劳动力,厕所内无厕坑。他就利用工休日自带工具,赶到张老太太家,给她的厕所挖了便坑,砌上砖,修了台阶并打扫干净。
针对青年环卫工思想上的顾虑,时传祥常对他们说:不是你干这个工作比别人矮了,是你的思想比别人矮了。“正因为过去我们最被人看不起,今天越应该好好地为人民服务,做移风易俗的尖兵,把社会上的这些旧思想都掏掉。”
什么是新思想?在时传祥看来,那就是新社会工作无贵贱,劳动最光荣。时传祥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尽管后来职务越来越高,声望也越来越大,但是时传祥永远是最初的样子。受邀参加国庆观礼,回来后,时传祥就穿上工作服,背上粪桶挨家挨户去掏粪。
精神永恒,劳动光荣
1975年,时传祥因病去世,但是时传祥的精神却在中华大地上留了下来。
1995年,山东省政府决定将每年10月26日定为“山东省环卫工人节”,据统计,全国各地有400余个大中城市把每年的10月26日定为环卫工人节。1959年的这一天,是国家主席刘少奇接见并与北京市环卫工人时传祥握手的日子。
时传祥离去的这些年,他的四个子女都加入到了环卫事业。其中二儿子时纯利、孙女时新春先后获得五一劳动奖章,成就了“一家三代劳模”的佳话。
在北京,时传祥青年班发扬着时传祥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着。在齐河,时传祥保洁班传承时传祥精神,为给居民创造宜居的居住环境,努力奋斗着。时传祥纪念馆,每年会有4万多人次来参观学习,缅怀时传祥,学习时传祥的精神。时传祥纪念馆旁正在兴建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主题教育馆,不久也将会成为弘扬劳动精神的教育基地。
时传祥虽然远去了,但劳动最光荣依旧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新闻推荐
润易集团用一股牛劲儿闯出国企改革的实干路攥起担当的一团火撒出改革的满天星
润易集团召开表彰大会。“百年纸坊”正重现辉煌。(黄智义摄)“整整30年,报纸上没字儿,电视上没影儿,电台上没声儿...
齐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齐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