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用初心照亮乡村夜空
本报记者莫迪通讯员吕桂文
40年前的一个夏日,听说爱店镇晚上要放电影,家住宁明县峙浪乡的韦柯和哥哥高兴得不得了。
下午3时,家人就开始生火做饭。因为家里距爱店镇有十几公里山路,为了在电影开场前赶到,韦柯和哥哥带上用香蕉叶包好的饭团早早出发,一路上也不敢多休息,只顾赶路。
很快,村民看电影之苦成为过去。
在父亲的带领下,他们东拼西凑3700元,购买了一台16毫米电影放映机及配套器材,组建了峙浪电影队,拉设备进村入屯,把银幕挂到村民的房前屋后,流动放映。
这一走便是40年。
“贝侬,今晚电影好看哦!吃完饭来看电影……”韦柯拿起话筒,用壮话预告当晚的电影,喊声在大山间回荡。不一会儿,三三两两的村民打着手电筒、拎着小板凳陆续赶来。
韦柯是宁明县峙浪边境爱民固边电影队队长,2021年3月31日获评全国最美志愿者。
“现在手机、电脑普及了,但对边境群众而言,看电影仍是他们难得的娱乐方式。”韦柯说,坚持是因为初心,别无他求。近些年,电影队每放一场电影,政府就给予200元补贴。这些补贴基本都用在加油、租片、修车等开支上。
宁明县桐棉镇板固村,距韦柯家100余公里,韦柯每年至少到这里放映一次;峙浪乡那密村一个山头仅住着两户人,离村中心较远,一位80多岁的阿婆从未看过电影。2016年起,韦柯每年都到她家院子放映一场,满足老人家看电影的心愿。
从未放弃一个观众,只要群众有需要,再远的村屯,观众再少,他们也不畏路途遥远。
群众形象地将电影队称为传播科普知识的“大篷车”。峙浪乡有种植中草药砂仁的传统,但由于缺乏科学种植技术,产业发展缓慢。为此,电影队找来有关砂仁种植的科普片,前往多个村屯巡回播放。如今,峙浪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砂仁之乡”。
为给少数民族群众带来更好的观影体验,电影队经常挑选一些壮语配音的电影、科普片放映。壮语版的《寻找刘三姐》《喋血孤城》《举起手来》等影片深受群众欢迎。
《小兵张嘎》《狼牙山五壮士》《铁道游击队》……连日来,韦柯收集整理百部爱国影片,并做好巡回放映的计划。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我们加大播放爱国影片力度,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爱党爱国热情。”韦柯说。
40年如一日,韦柯奔跑在宁明县峙浪、桐棉、爱店等边境乡镇29个村,行程26万多公里,义务为群众放电影1.4万多场。
让他欣慰的是,目前已有13名青年志愿者加入了电影队。2017年大学毕业来到峙浪中学任教的杨雪梅是其中之一。“开始只是觉得好玩,后来逐渐被他们坚守的精神感动,现在我成了韦柯的‘徒弟’,只要有时间就和他们去放电影。”杨雪梅说。
就这样,韦柯和他的电影队用双脚丈量边疆的山山水水,丰富了边境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拓展了边境群众了解政策、学习技术的渠道,更增强了边境群众守边固边的家国情怀。
新闻推荐
女子没住所投靠朋友 竟然趁机偷走金项链 因犯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8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
本报讯(记者韦薇通讯员罗利艳)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然而,崇左宁明县的女子冯某借住在老乡唐某位于南宁市兴宁区的家...
宁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