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名大学生下田插秧接续梦想
插秧实践。 杨都 摄
稻田边默哀悼念袁隆平。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艾虹旭 摄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都
又到一年播种季,犁田插秧正当时。5月23日,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2018级和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2019级近200名学生到四川农业大学现代农业研发基地(崇州)开展劳动实践教学活动。当天,两校师生通过开展下田插秧、观摩机插秧、水稻直播、智能农机等感悟农耕文化、体验劳动教育,并以实际行动缅怀袁隆平院士。
回眸历史
与“泥”相遇深耕粮“识”
“当你弯腰插秧时,你是否会想起‘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中祖辈的辛劳付出?”在当天的启动仪式讲话上,川农大农学院党委书记黎明艳一句话让同学们深思。黎明艳告诉记者,两校共同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坚持插秧实践,既是对千年农耕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又是响应国家号召,进行辛勤劳动教育,培养大家的奋斗精神。“对于川农大农学院来说,也是一项悠久的传统和精神的延续。”她说。
据黎明艳介绍,10 余年前,农学院还在雅安校区的时候,农学专业就开展了下田插秧这一实践活动,搬迁到成都校区之后,因条件所限制,一度终止。“2019年恢复,当时我们取名‘震后10年,又见插秧’。而2020年因为疫情,我们又没能开展,也成为了2017级同学的遗憾。今天,插秧活动如期开展,我们倍感珍惜。”
“同学们可以看到,现在我们拿到的秧苗已经过硬盘育秧,根系十分发达强壮,大家左手出秧,右手插秧,很快就能插好……”参观完智慧农业气象实验基地后,同学们挽起袖子,戴上草帽下到水稻田,在川农大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系讲师邓飞的指导下正式开始稻田插秧工作。
“我要下田感受泥的温度了。”一边说着,川农大农学院农学专业大三学生李亚芝冲到了田里开始插秧,他告诉记者,“我长在农村,看过爷爷奶奶插秧,但是没下过田。这是我第一次插秧,通过这个活动,我能感受到农民耕种的不易。”
“这是我们第二次和川农大联合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学生们头顶太阳,双脚也要粘上泥泞,开展劳动教育还是要出力流汗,从实践中践行真知。”西南财大国际商学院带队老师表示。
展望未来
接续袁老“禾下乘凉”梦想
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举国同悲。“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袁隆平院士生前曾这样勉励学生。插秧结束后,面向满田整齐的秧苗,川农大和西南财大师生怀着敬意感恩之心缅怀袁隆平院士。
“送别袁老,希望他看到这一幕能够感到欣慰。川农人将传承‘禾下乘凉梦’,躬耕田野,继续努力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好。”川农大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系主任樊高琼勉励同学们。
心中有农,手中有秧,眼里有光,同学们种下对粮食的期待。“2017年,高三的我从报纸上看到袁老超级稻的验收照片,开始关注到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因此在填报志愿时我选择了农学专业,袁隆平院士一直是我的榜样。那天听到袁院士逝世的消息时,我心里异常难受。”川农大农学院农学专业大三学生刘淏林告诉记者,他平时就喜欢下田,日后希望延续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继续在农学的科研道路上前行,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最初报名活动是想体验插秧劳作,没想到袁爷爷突然病逝,这次插秧活动也可以说是致敬袁老。”西南财经大学大二学生王诗诗说。
当天,除了让学生体验手插秧,川农大还准备了机插秧供学生体验,此举是为了让学生感受现代农业的力量。“机插秧效率是手插秧的20倍左右,节约人力的同时保证了高产高效。”樊高琼告诉记者,“现代农业不再是传统的‘脸朝黄土背朝天’,现代衣业更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多目标的综合。”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天的活动结束后,樊高琼表示,通过活动,希望同学们通过身体力行深入了解农学魅力的同时,更不忘农业领域先辈们为了实现农业强国梦所作的努力和贡献。
新闻推荐
由成都市文明办主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经网上展示宣传、网友点赞评议,共有16人荣登2021年...
崇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崇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