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文化馆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
滨州市“非遗进校园”工作获评2020年度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刘清春王仪通讯员吴延香报道)6月12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围绕该节日,滨州市文化馆举办了系列活动服务市民。
据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十周年,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为“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突出非遗保护的“人民性”,让非遗保护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活动现场,该馆举办了四场展演,既有非遗实物展,也有孩子们传承的非遗创意成果,有曲艺书场的现场表演,还有滨州非遗传习坊的现场教学,更有非遗之美·二十四节气芒种茶会,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滨州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成果、优秀案例,大家交流保护经验和保护措施,共同推动非遗资源和保护成果的共享利用,倡导非遗融入生活、服务人民、贡献社会。
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苏成玉介绍,滨州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源远流长。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在全市各级文化部门和广大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滨州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民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热情显著提高,成果不断惠及群众,文化遗产保护也进一步融入了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
非遗保护重在传承。2019年,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滨州市教育局联合发文,公布了滨州实验学校、滨城区四中等15所学校为滨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和研究基地。滨州市“非遗进校园”工作被省文旅厅评为2020年度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
在童心巧手·滨州市“非遗进校园”成果展中,集中展示了剪纸、泥塑、莲花灯等优秀教学成果。现场,艺人对技艺和故事娓娓道来,并手把手地教学,让孩子们受益匪浅。在此次滨州非遗传习坊中,展示了开办五年来的教学成果。现场,师生一同制作滨州民间剪纸、惠民泥塑、莲花灯,优秀小学员手指飞舞,作品天真可爱,吸引了众多游客参观留影。
同时,“手艺的光芒·滨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并置展”在市美术馆展出,通过对滨州各类非遗实物的展示,探索传统手工艺在装置艺术语境中的全新表达,让传统意义上的“实用品”换一种面目,以纯“艺术品”的姿态重生,如泥塑陈列,陕西凤翔、河南周口、河南浚县、潍坊聂家庄、临沂兰陵、枣庄等地泥塑与河南张泥娃娃“同台竞技”,千姿百态,引人驻足。它们的收藏者,是滨州实验学校美术教师孙波。多年来,他努力收集全国各地泥塑,为孩子们横向比较其差异、特色。在学校,孙波教授学生们制作模具、脱泥娃娃、上色等工艺,传承了祖辈智慧,拓展了教学内容,深受孩子们喜爱。
自山东省非遗曲艺书场试点“群星剧场”正式揭牌以来,公益演出已达11场。为继续活跃全市曲艺发展氛围,庆祝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近期将连续举办3场“非遗曲艺书场”——滨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类项目专场演出。6月11日-13日,每晚7:30,滨州市市级以上曲艺类非遗项目传承人将汇聚一堂,为市民献上非遗曲艺盛宴。11日晚,全市曲艺演员同台献艺,惠民县的山东琴书、木板大鼓、竹板书,张万祥、马秀亮、白曰华等成功演出,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当日,各县(市区)文化馆也同步举办了主题活动,如博兴活动现场,安排了非遗传承人制作技艺、作品展览、非遗知识普及、吕剧展演等活动;惠民县开展魏氏庄园免费开放活动,山东琴书、木板大鼓、黄河号子等非遗展演,以及惠民泥塑、清河镇木版年画、惠民制鼓、莲花灯制作技艺等非遗展览。
新闻推荐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郭向春通讯员崔云蝶报道)近日,惠民县人社局积极开展“人社干部走流程”工作,查摆政策落实和经办管理...
惠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惠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