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做好瘦身、输血、健体、储能四篇文章 老林场焕发新生机

广西日报 2020-12-03 08:30 大字

本报记者袁琳通讯员谭昌辉

实施国有林场改革以来,百色市紧紧围绕“保生态、保民生、保稳定”的改革目标,立足林场实际,强化工作措施,精心做好“瘦身”“输血”“健体”“储能”四篇文章,以优秀等次完成改革,为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百色是全区国有林场数量最多的市之一,改革前全市国有林场数量为24个,分别经营管理着8000亩到30多万亩不等的国有林地。本着精简数量、规模经营、提高效能的原则,百色市对全市国有林场进行“瘦身”,将田阳区4个规模过小的林场优化整合成敢壮山林场,将平果市3个国有林场整合成平果林场,将西林县4个国有林场整合成王子山林场。全市国有林场最终整合为17个,优化精简率31.8%,比全区国有林场整合精简率高出16个百分点。

资金紧缺是国有林场改革的老大难问题。百色结合本市的生态区位特点,把全市国有林场职能定位从以木材生产经营为主,转变到以保护和培育生态资源为主。在国有林场定性上,紧紧把握公益性改革方向,参与改革的国有林场全部定性为公益类事业单位,并全部纳入同级财政全额保障,财政保障率达100%。百色市除了将中央和自治区下拨的5706.23万元改革补助资金专项投入改革外,市、县两级财政每年投入国有林场财政保障经费达9013.23万元,财政“输血”力度前所未有。这一有力举措大大减轻了国有林场“养职工”“找饭吃”的沉重负担,消除了国有林场的后顾之忧。

国有林场一直是百色市生态建设的先锋队和主力军,管护着全市最优质、最稳定、最完备的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系统,是全市森林资源最精华的部分。该市紧紧抓住中央实施国有林场改革的有利契机,用足用活国家政策,通过停止采伐天然林、适当减少森林采伐、提高森林资源培育质量、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场外扩张造林增加森林资源等措施,全市国有林场森林面积从改革前的192.03万亩,增加到改革后的203.95万亩,增长6.2%;森林蓄积量从改革前的905.93万立方米,增加到改革后1016.62万立方米,增长12.2%;国有林场商业性年采伐量从41.4万立方米降至27.7万立方米,降幅49.5%,超额完成改革前提出的森林资源增长目标。

在做好机构重组、改革保障、资源保护的基础上,该市着重培育国有林场的“造血”功能。那坡县那马林场结合本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作需要,规划建设8000亩产业园,引进发展澳洲坚果和林下中药材产业,项目投资3200万元,建成后每年总收入可达2000万元,可容纳500多个就业岗位。平果市平果林场积极探索“公司+林场+基地+经营者”等经营管理模式,实施油茶双高示范基地项目、国家储备林基地项目等,推动国有林场生态产业发展。其中油茶双高示范基地规划面积1万亩,建设年限3年,预计总投资8000万元。项目达产后每年可为平果林场带来收益300万元。

截至目前,百色市国有林场已引进广西国控集团、海南员木等国有、民营企业,签约项目6个,合同资金4.52亿元,已建、在建项目5个。在不久的将来,百色国有林区内将涌现出一批森林康养、休闲旅游、林下经济、国储林等绿色生态项目,使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新闻推荐

西林:志愿服务暖民心助脱贫

本报西林讯“有了你们的帮助,我家缺少帮工的棘手问题终于得到解决。”田文耀满怀感激地对前来帮忙搬东西的志愿者说,“...

西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林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