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维护警方执法权威 以西林县用法治思维和方式为民警辅警维权为例 □黄秀娟

右江日报 2020-10-13 08:43 大字

当前,人民警察的执法权威正面临许多难以预料的严峻挑战,调侃起哄、辱骂围攻、武力对抗、暴力袭警等侵犯警察执法权威的事件屡屡发生,而公众对于警察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的漠视甚至欢呼更是令人痛心疾首。因此,重新审视警察执法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深入思考公安民警执法权威受损的成因,并加强和重树人民警察执法权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新时代公安机关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多年从事警察工作的实践经验,简要阐述西林县的做法。

一、当前西林警方执法权威弱化的主要表现

近年来,受各种复杂因素影响,西林警方执法权威有逐步弱化趋势,这也成为当前公安机关必须面对的现实。主要表现有:(一)涉及受到侵害民警辅警案件呈上升趋势。近三年来,西林涉及受侵害民警辅警案件逐年增加,呈上升趋势。(二)工作中民警辅警人格名誉受侵犯。民警辅警因执行公务被诬告、辱骂或者陷害的事件时有发生。(三)工作中公然挑衅民警辅警行为屡见不鲜。(四)涉警负面报道、失实评价不断增多。(五)法律法规对警察自身缺乏相应权益保护。目前我国《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还没有专门就警察在依法执行公务过程中人身权利受侵害而制定具体处罚条款。

二、执法权威弱化的根本原因

(一)内部因素体现在警察队伍自身存在的问题。

1.执法能力有待提高。少数民警法律意识淡薄,证据意识、程序意识不强,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不规范执法,给执法对象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伤害,致使案件办理处于被动状态,并造成不良影响。而当执法受阻时,又不懂得如何寻求妥善处理的方法和途径,一些领导、民警惧怕投诉和诬告,畏首畏尾,一味息事宁人,导致违法者未得应有的处罚。

2.队伍形象有待提升。个别民警“不拘小节”,不仅不按规定配备警械装备甚至敞怀撸袖、警容不整,破坏了民众对警察形象的期待和敬畏,造成了被执法者对民警的不尊重和轻视。

3.维权意识有待增强。部分基层公安机关和民警应对不法侵害时,常常忘记自己的正当权益也应该积极维护而缺乏制度保障和反应机制,往往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容忍违法者违法行为,做不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助长违法者嚣张气焰。

4.防护能力有待加强。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多数民警缺少必要的运动锻炼和战术技能培训,身体素质、防护技能和自我保护意识普遍较差,加上警力和装备保障不到位,在执法过程中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损害自身形象和权威。

(二)外部因素体现在当前警察的执法环境。

1.现有法律法规缺位。警察是危险性较之于一般行政执法大得多的特性执法主体,而现有保护警察执法权益的法律规定过于笼统、模糊,在实践中往往难以界定,又因为这种案件属于敏感类型,因而很多时候都是降格处理,甚至协商处理解决,造成违法者违法成本过低,无震慑作用。而面对一些软暴力,比如起哄辱骂、恶意投诉、诬陷警察执法不公等更没有相应的惩处依据。

2.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利益格局的调整,各种不和谐因素凸现,公安机关常被推到风口浪尖,成为群众不满情绪的宣泄对象,导致暴力袭警案时有发生,影响警察权威。

三、重树警察执法权威的主要做法

(一)树立警察执法权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1.进一步转变执法理念。总结外地经验教训,对照自己的不足和问题,敢于直面自身问题,正确正视执法理念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改正和纠错。“打铁还需自身硬”,努力加强自身,重塑与社会发展和民众需要相协调的新型执法理念,规范执法行为,不断提高执法效率和服务群众水平,从而提升群众满意度。

2.进一步提高执法能力。着重从加大民警的教育培训力度入手,包括建立健全学习培训制度,刚性落实学习培训措施,加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学习,强化实战技能、身体素质提高,不断为民警“充电”“加油”。同时,通过参加扶贫攻坚、人口普查和上门服务等工作关系,不断加强警民关系,获得理解,赢得民心。

3.进一步规范内务管理。为改进工作作风,参照部队内务管理模式,强化民警日常养成意识培养,牢记《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着装管理规定》,熟悉和掌握警容风纪、值班备勤、安全防范等内务管理要求,从细处着手规范内务建设,自觉对照内务管理规定,规范言行举止,养成一切按条令条例规定办事的良好习惯,扎实推进基层队伍正规化建设,树立警察良好形象。

4.进一步加强维权工作。一是依法打击不法侵害,切实维护警察合法权益,改变为了“和谐”容忍不法、民警流血又流泪的局面。二是推动全警维权,完善有效维权机制,健全维权机构,畅通维权渠道,解除民警的后顾之忧,使广大民警敢于“亮剑”执法。三是面对不法侵犯时,主动及时向各新闻媒体通报相关信息,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真实全面地反映公安民警执法的真实情况,并教育广大群众,侵害民警执法权益者必将受到法律严惩。四是为工作中受到不法侵害的民警辅警颁发《维权正名通知书》并进行集中慰问,依法维护警察队伍的执法权威。五是加强对受侵害民警辅警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安抚,让他们尽快走出工作创伤带来的阴影,恢复良好的精神面貌,努力工作,快乐生活。

下一步,该县将建立健全民警维权机制,建立维护民警执法权威的抚助慰问、紧急就医、心理干预、维权正名、联动会商、法律援助、网上维权、责任追究等配套性和保障性机制,构建维护民警执法权威工作体系。邀请心理健康咨询专家、律师、实战教官围绕执法受侵害民警的心理特点、执法难点进行授课培训,帮助执法受侵害民警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实战处置技能。同时,加强对民警辅警执法受侵害的排查力度,做到发现一起,维权一起,打击一起,坚决维护民警执法权威。

(二)树立警察执法权威,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1.加大投入,增加警力完善警用装备。各级政府还需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必要的警用装备,改变警察武器、器械和护具不到位的状况。

2.规范使用警力,规避非警务活动。党委、政府应引导各部门和群众对公安工作性质、职能定位的正确理解,协调好与有关职能部门的关系,做到各司其责,解决随意动用警力、公安机关职能泛化的现状,使公安机关真正把警力和精力集中在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工作上,减少弱化警察执法权威事件的发生。

3.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创造良好软环境。各级各部门应制定多项措施,拓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时间、空间、对象、范围,确保民众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理念,明确自己享有哪些权利,必须履行哪些义务,增强维护警察执法权威、支持配合警察执行职务的意识。

(作者系西林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

新闻推荐

西林:志愿服务暖民心助脱贫

本报西林讯“有了你们的帮助,我家缺少帮工的棘手问题终于得到解决。”田文耀满怀感激地对前来帮忙搬东西的志愿者说,“...

西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林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