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期间,他参加了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战功赫赫,曾得到周恩来、邓颖超等接见,他就是牟一琳 “糖黏林”中走出来的老红军

玉林晚报 2020-06-22 06:49 大字

牟一琳在军营时的照片

牟一琳和女儿牟早春(后排左)、妻子在一起

牟一琳(二排左三)和“糖黏林”族人在一起。

在新民社区“双桂庄”探访,当走到大院东北角已倒塌的炮楼旁边时,80岁的林崇德指着两间旧瓦房告诉记者,在“糖黏林”中还走出过一位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等著名战役的老红军,名叫牟一琳,原名林显荆,这两间房子原来便属于他所有。

“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少‘糖黏林’后人都以牟一琳为榜样,怀着一腔热血,走进了军营,为抗战作出了贡献。”林崇德说。随后,记者采访了“糖黏林”的几位后人和牟一琳的女儿,试图寻找到牟一琳参加革命的足迹。

战功赫赫,他曾获周恩来、邓颖超等接见

记者发现,属于牟一琳的两间旧瓦房全部是用泥砖砌成,木窗户,门口的门框还保存完好,只是周边及墙脚边长满了杂草,有一种沧桑之感。“这是1971年之后才建的,那时‘双桂庄’大宅里面不少房子都被大水冲毁了。”据林崇德回忆,其时牟一琳已在百色工作,这两间房是族人帮他建起来的。牟一琳每次回玉林,都要回到这里看看。

“牟一琳每次回来,第一时间是回到‘双桂庄’祖宅给祖宗上香,然后召集族人一起吃饭、合影留念。”林崇德说,按辈份,他喊牟一琳为叔父。 因为在书画上有一定的造诣,牟一琳对他喜爱有加,每次回到老家,都要到他的书房长谈,欣赏他的书画作品,“那时还经常得到他的鼓励,说要多学习,争取在艺术道路上走得更远。”

从西街林氏族谱中可看到,牟一琳出生于1916年,原名林显荆。1937年4月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一生戎马,驰骋沙场,还曾任《抗大生活》《创造报》《拂晓报》等革命刊物的编辑,为抗日鼓与呼。

林崇德介绍,牟一琳在加入共产党后不久,便遭到国民党追捕。为了逃避迫害,他改随母亲姓牟,并取名一琳。后来,牟一琳驰骋于江淮河海,纵马在大江南北,出生入死,作战英勇,参加大小战斗不计其数,为巩固和发展淮北根据地作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期间,他被编入华东野战军,转战南北,参加了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曾荣获解放战争、渡江战役、解放中南纪念勋章。曾得到周恩来、邓颖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接见。

解放后,牟一琳回到广西工作,曾任百色地区田阳县委副书记,百色地区农专副校长,百色地区农科所所长,百色地区农业局副局长等职。1982年离休后,他积极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青少年珍惜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多次向贫困山区、希望工程和灾区捐款捐物。他的一生,都在为人民服务。

“可惜的是,牟一琳在中风瘫痪后,就没有再回玉林了。”林崇德说,族里人一直都以牟一琳为榜样,视其为家族的骄傲。

奥运情怀,他曾是广西年龄最大的奥运会火炬手

记者通过电话采访牟一琳在南宁工作的女儿牟早春时,她说一生最难忘的,便是父亲在92岁时成为奥运会火炬手。这也是广西火炬传递中最年长的奥运会火炬手。

2008年6月8日,在百色起义纪念馆,身着体育服装的牟一琳精神饱满坐在轮椅上,双手紧握“祥云”,在一片欢呼声中点燃了圣火,现场顿时沸腾起来。据牟早春介绍,为了以最好的状态迎接“祥云”,在活动开始前父亲就每天坚持体力训练,一直到火炬传递当天。

牟一琳参加火炬传递也吸引了新华社、中国新闻网和《广西日报》等媒体前来报道。活动结束后,面对采访他的媒体,牟一琳感慨道:“能够以一名火炬手的身份零距离感受奥运会,参与北京奥运,心里很激动。”谈到自己成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他说:“作为一名老红军,我希望能把红军精神像火炬传递一样一代传一代!”

最后岁月,他常念叨老家的糖黏

牟一琳对家乡的感情非常深厚,离休后,还经常回到西街的老家,看望家人。至今,牟一琳的侄女林梅还记得,牟一琳在1964年回玉林时,就住在当时南江大楼里面的招待所。林梅记得那次她一家人过去时,牟一琳还特意问了她的学习成绩和查看了她的作业,最后还叮嘱她“要好好读书”。

“牟一琳在家族的兄弟中排行十五,所以我习惯称牟一琳为‘十五叔’。”林梅说,她父亲当过老师,但后来没有了工作,再加上身体不好,经常要看病,经济比较困难,他们姐弟三人读书的费用都是牟一琳资助的。

“十五叔几乎每次回来,都会到老家各处走走,看看老家的人。”林梅说,有一次,牟一琳回玉林,正好她一家到当时在玉林师专附中教书的一个堂姐处玩,牟一琳专门过去,和大家一起吃饭,还和大家在校园里合影留念。

牟一琳年老时,经常念叨老家的糖黏。“离休前,父亲很少说到老家里的事情,但离休后,却经常对我们提及家族的历史。”牟早春回忆道,父亲在晚年时,身体不好,她几乎每天都会陪父亲散步,“每次父亲都会说些家族的事,说得最多的,便是祖辈制作的糖黏。”牟早春说,父亲经常说,他们祖辈做糖黏之所以越做越大,打造成了品牌,最主要的就是因为诚信经营,童叟无欺。他还希望子女记住这些生活道理。有时还经常慨叹,“要是还能吃上家里人制作的糖黏该多好啊!”

“可惜,那时对父亲讲家族的事不太上心,现在很多都记不起来了。”牟早春说,父亲一生坚强,有时生病住院,都坚持不要子女照顾,即便是晚年时因病瘫痪在床,能自理的他都不要子女伸手。让牟早春难忘的还有父亲那种“不计较、不抱怨”的胸怀,父亲还经常教育他们凡事要与人为善,“父亲的坚强和与人为善的品格,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新闻推荐

神 奇 的 染 料□田阳县第一小学五(7)班 黄煜程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杀鸡宰鸭、祭拜祖宗、做五色糯米饭……五色糯米饭可谓是家喻...

田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田阳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