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帮扶 扶贫产业旺
本报记者韦鹏雁通讯员梁飞龙
在“家-桑园-蚕房”连轴转,那坡县城厢镇口角村村民何庭英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很忙碌。“这是今年最后一批蚕了,这几天天气冷,要特别用心才得。”10月5日,记者来到村里,何庭英说,她家里每批养两张蚕,今年收入4万元以上。
“十三五”期间,口角村发展成当地种桑养蚕大村,全村有桑园900多亩,养蚕户61户,其中贫困户45户,今年预计户均增收2.5万元,是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口角村人均耕地仅0.56亩,长期以来产业发展滞后,田地里大多种玉米,群众收入主要靠打工,2015年精准识别时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3户390人。
2015年10月,广西大学保卫处干部冯显云到口角村担任第一书记,他找来学校的农业专家调研,提出种桑养蚕产业带领村民致富。在群众大会上,冯显云的提议却遭到了绝大部分村民的反对。原来早在2009年,部分村民尝试种桑养蚕,但由于技术跟不上,产量极低,价格也上不去。第二年就只好挖掉桑树再种上玉米。
针对这一情况,驻村干部动员那布屯的党员何玉飞带头。50多岁的何玉飞做事雷厉风行,一心想发展产业致富。最初有3户人家跟着她一起干起来。
2016年春,第一批桑苗种了下去。村民们发现,这次和以往不一样:帮扶单位帮助购买化肥、蚕具,出资协助平整土地、建造蚕房;请来技术人员,从桑园护理到养蚕全过程,都手把手的教了一遍。
何玉飞等人当年养得两批蚕,产量比以前养的增加一倍以上。在她带动下,第二年村里就多了28户人家种桑养蚕。
何玉飞说,口角村的桑蚕产业发展,靠的就是精准帮扶:村民们没技术,技术人员就上门传授,蚕茧价格不稳定,县里引进了两家缫丝企业;养蚕环境差,扶持建设标准蚕房……
那坡县立足当地实际,精准选定“桑蚕、中药材、油茶、猪、鸡+杉木、牛”作为县级“5+2”扶贫产业推进。目前该县有桑园12.9万亩、中药材18.2万亩、油茶16.7万亩、杉木面积达34.9万亩,“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到96.2%。
新闻推荐
秋分刚过,在广西那坡县城厢镇口角村,茫茫群山间绿意盎然,桑树长势正好。蒙蒙细雨中,村委会副主任何玉飞背着装满桑叶的背...
那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那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