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近入学梦想成真 □梁日出
走进那坡县深龙小学,崭新漂亮的综合楼、教学楼、食堂,配套完备的室外体育场都在彰显现代化气息。“读书改变命运,习惯成就人生”——镶嵌在教学楼外墙的校训寄托着全体教师对乡村孩子的殷殷期盼。
作为那坡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科冬社区配套设施的深龙小学是深圳对口帮扶援建的易地扶贫搬迁公共配套项目。学校建设用地29亩,总建筑面积10877.66平方米,其中教学楼4498.76平方米,综合楼3069.21平方米,食堂1854平方米,配套建设室外体育场、道路、绿化、围墙、挡土墙等,项目总投资约3060.36万元,能容纳30个班级,学位1500个。2019年9月1日正式启用。现共有969名学生,其中有39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有158名易地扶贫搬迁户子女、63名进城务工随迁子女、108名留守儿童,还有4名残疾儿童。
一
那坡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中心主任杨正府告诉笔者,新区配建了深龙小学、第三幼儿园、第二中学,实现了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全覆盖,实现了就近入学、就近入园。同时,小区内还配套成立卫生服务中心,毗邻扶贫车间创业园,就近就医、就近就业也不再难。
以前的学校只有一栋楼,现在的学校楼连着楼,下雨都不用打伞。
以前没有专门的音乐课,现在有了。
从村小来到新学校,王鑫有很多新体验。
“以前妈妈是用摩托车送我上学,要半个小时。搬迁到这里来以后,我自己去上学,5分钟就到了。”12岁的王鑫是深龙小学六年级学生,面对笔者的采访,她有点羞涩,但并不怯场。
“比在老家好多了。”谈起现在的生活,王鑫的妈妈农玉龙笑逐颜开。“没什么收入”是她对过去生活最深刻的印象。她和丈夫在德隆乡三章村牛仕屯种了几亩水稻,年收入1万元左右。2018年,他们一家搬迁到科冬新区,交了1万元,就拥有了一套117平方米的三居室,从农民变身市民。
2020年8月,学校给农玉龙在学校内安排一份校园管理员的工作,月薪1700元,“不管刮风下雨都可以照常工作。”丈夫则安心在广东惠州的工厂做工,收入正常。
自从搬到这个学校就读以后,王鑫的成绩比以前在村小读的时候好了很多,作业本上经常看见有很多“A”或“A+”,这也增加了农玉龙对女儿考大学的信心。
二
深龙小学校长黄丽宇告诉笔者,很多学生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或搬迁户,虽然近年来城乡教育差距在缩小,但是他们之前总体接受教育面比较窄,成绩不那么理想,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方面也有所欠缺。
为此,除了动员教师在课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业辅导之外,学校还采取“一帮一”的办法,鼓励成绩好的学生对成绩差的学生开展“一对一”作业指导。同时,学校还开设了行为习惯校本课程,对低中高年级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与规范。
“目前学校共有48名在编教师,其中原驻地那赖小学并入的教师16名,有25名教师是通过全县公开选拔方式引进的有经验的骨干教师,2020年秋季学期申请调入教师7名,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45名,形成了一个基本都在本科学历以上、梯队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黄丽宇介绍。
26岁的女教师苏娟,是六年级的数学老师兼班主任,她从大学毕业后一直在百合乡清华村完小任教,2019年通过全县公开选拔来到深龙小学。看着学生们的好习惯正在慢慢养成,苏娟很有成就感,那都是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
由于学生多来自贫困家庭,很多是留守儿童,学校与县关工委、深圳龙岗学校携手共建关爱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的“爱心屋”,定期组织留守儿童一起过生日,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长视频通话,增进感情。“我很喜欢在新学校读书,感谢老师教我们做人。”五年级学生梁彩碧说,她长大以后也想当老师,把知识教给小朋友。
“作为教师、班主任,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给予他们更多关爱,让他们感受到爱的温暖,喜欢上学校,让他们意识到知识是成长路上的铺路石,同时还要教育和引导家长认识到教育对改变贫困的重要性。”苏娟充满深情地说。
新闻推荐
肖隆明(右)和胡君玉(左)前往百色市驰援边境疫情防控工作。(谢世英摄)为加强边境防控力度,市疾控中心业务骨干肖隆明和胡君玉主动...
那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那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