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和那坡教育 □农永光

右江日报 2020-10-01 01:43 大字

清光绪十二年至十五年(1886年至1889年),张之洞任两广总督。在张之洞到任的那一年即光绪十二年(1886年),小镇安厅(那坡县旧称)改为镇边县,隶属归顺直隶州(今靖西市)。既然已经升格为县,那就需要按照朝廷惯例创办县一级学校即“县学”。光绪十三年(1887年),镇边县学创立。是年农历六月初八,张之洞向朝廷上《筹议移设广西边要各缺事宜折》,他在奏折中写道:“小镇安通判改为镇边县,该处应试童生向入镇安府学者,今为归顺直隶州属县,自应另设学额。提请岁科每试取进四名,廪生二名,增生二名,四年一贡,武童岁试取进四名。”大意是要求朝廷给镇边县学另设学额(招生名额),通过岁考选拔生员,每次招生四人,其中廪生二名、增生二名;每四年举行一次选拔性考试,择其优者向朝廷推荐人才;除了文学生员(以习文为主),还招收武学生员(以习武为主),通过岁考每次招武学生员(武童)四人。

明清两代的文学生员分廪生和增生两种,武学生员不分廪生、增生。廪生即廪膳生员的简称,由官府每月发给粮米或是银两,享受官府生活补助;增生是增广生员的简称,是学校扩招才得以入学的学生,不享受官府提供的生活补助。

在张之洞授意之下,光绪十四年(1888年)农历十一月,广西巡抚沈秉成向朝廷上折子,奏折称:“镇安厅改为镇边县,拨出学额二名永为该县定额。所请廪额未尝议给,可否于镇安府学额内拨出二名,作为镇边县廪额,俾该县各童得资。”大意是要求朝廷从镇安府学(校址在今德保县城关镇)中划出二个廪生名额给镇边县学,使镇边县的学童得以享受官府生活补助。当时镇边县和归顺直隶州同属镇安府管辖。

光绪十五年(1889年),朝廷从镇安府学中划拨廪生、增生各二名学额给镇边县,自此确定镇边县学的学额为四名,其中廪生二名、增生二名,四年一贡。后来又确定给镇边县学武生学额二名。

县学属于地方官学,入学的人多数为士绅和地主子弟,真正农民子弟入学的很少。清代童生应试必须取具同考五人互保的保结,还要取具本县廪生的保结,保证没有冒籍(冒充本地户籍)、匿丧(未服满丧期而应试)、顶替、假捏姓名等等,身家清白才准报考。

和当时其他县学一样,镇边县学使用的教材主要有清廷颁行的《御纂经解》《性理》《诗》《古文辞》《十三经》《二十二史》《四子书》《性理大全》《资治通鉴纲目》《大学衍义》《历代名臣奏议》《文章正宗》等,严格规定“若非圣贤之书,不立于学宫,士子不得诵悉”。

镇边县学的校址,大致是在今天那坡县城百货大楼北侧、旧县府大楼南端,其实是在镇阳书院的原址办学。镇阳书院是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由时任小镇安通判汪应绶创办并亲自执教,这是那坡县有历史记载的第一所学校。汪应绶是湖南长沙人,举人出身,乾隆五十九年到任。道光十二年(1832年),通判周三锡重修书院并冠名“镇阳书院”,这是书院正式得名之始。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废科举,创立新学,清政府要求所有县学都要改为学堂,镇边县学完成使命,变身为县立两等(初等、高等)小学堂。两等小学堂的学生在城隍庙内上课。1912年两等小学堂改称县立第一小学校,1934年改称城厢乡中心国民基础学校。1936年庙宇被拆掉,在原址建校舍。解放初期改名为城厢完全小学校,文革期间改称城厢小学。1968年下半年,学校一分为二,分别叫第一小学校和第二小学校。第一小学校在原址上课,第二小学在当时的糖业烟酒公司仓库上课。1971年,两校合并恢复原名,又叫城厢小学。1975年,城厢小学迁到岩怀山下,镇边县学旧址用于扩建县府办公楼。2004年10月,城厢小学改名为那坡县实验小学。

镇边县学只存在短短的19年,培养的人才有据可查的:张志远,候选州判;沈鸿,候选训民;黄鹤年,候选县函;张青云,云南云州吏目;李魁,候选主簿;农家丰,监生、候选训导;吴玉贵,监生、候选主簿;周子德,文章候选主簿;张朝纲、张朝纪,兄弟同科同榜,又前后是廪生;吴秀贵,候选从九;黎正昌,候选九品。这些人是清代那坡教育发展的例证,其中不乏张之洞、沈秉成、汪应绶、周三锡等人的倡导之力。

新闻推荐

摩托车拍卖公告

受委托,本公司定于2020年9月25日10时在中拍平台(https://paimai.caa123.org.cn)举行网络拍卖会,依法按现状按辆公开拍卖1...

那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那坡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