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未摘帽贫困县教育扶贫显成效 浇灌希望之花 点亮未来之路
本报记者莫迪蒋尧
“家长们发现,只要读了书,哪怕只是念到中职,都能给家里带来很大改变。”大化瑶族自治县雅龙乡尤齐小学位于群山深处,从教37年的校长卢立彭谈起贫困群众对子女教育态度的转变很有感触。
教育改变命运,成了群众的共识。
“我们村没有一名辍学学生。”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杰兴告诉记者,“很多家长去县城务工,就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浇灌希望之花,点亮未来之路,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最好手段。
先扶教育之贫
今年教师节,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收到了一封清华大学的特别感谢信,学校连续33年有人考入清华大学。而都安瑶族自治县是广西8个挂牌督战贫困县之一。
走进该县永安镇永安中学,教学楼、宿舍楼、塑胶操场等焕然一新。校长梁世植告诉记者,除了硬件设施的改善,政府还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提高教师待遇,年轻的老师也愿意留在乡镇工作,教师从2015年的70名增加到今年的120名。
“教育扶贫的效果立竿见影,家中有孩子考上大学,就意味着这个家庭要脱贫了。老大做榜样,弟弟妹妹跟着学。一个屯有一户考上大学,其他的也会跟着。”永安镇党委书记蓝力斌说。
目前,都安瑶族自治县已经建立和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无缝衔接的资助体系,实现贫困学生“应纳尽纳、应助尽助”。
蓝力斌说,考不上高中的同学,基本上也会选择读中职院校,毕业后对口帮扶的深圳市宝安区会安排就业。政策的保障,给学生和家长吃了“定心丸”。
走进来走出去
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区“仫佬家园”旁,坐落着一所建筑风格极具仫佬族特色的现代化小学——罗城·深圳实验小学。
小学为东西部扶贫协作援建项目,自2018年9月投入使用以来,已有2560户移民搬迁户和近万周边居民的子女入学。
校长蔡讛琳说,小学规划之初就是按照深圳标准建设的,融入深圳元素,让深圳速度、深圳精神在学校生根、开花、结果。
六年级的罗雨珊老家在马寨镇,跟其他同学不一样,是个“返乡人”。罗雨珊的父母原在广东打工,她五年级之前都是在广东读书。得知老家的教育条件和就业环境极大改善,父母带着她回到了罗城。
在隆林各族自治县罗湖幼儿园,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刘院英目前正忙着给幼儿园建章立制。这所幼儿园总投资2800多万元,其中来自深圳罗湖区的对口扶贫协作财政帮扶资金就达2000万元。
罗湖幼儿园也是鹤城新区安置点的配套设施,全园451名孩子,299名来自贫困户。
自对口支援乐业县以来,深圳市盐田区先后选派19名骨干教师赴乐业开展支教。在该县教育局局长杨秀立看来,广东的援助不仅让一座座新校舍拔地而起,也提升了学校软实力。乐业县的教师被送往深圳培训,提升了综合教学水平。
走进来与走出去,同样重要。
梦想从大山启航
“最美的建筑是学校,太难得了。”9月16日上午,中央媒体记者走进乐业县同乐镇中心小学,感慨连连。
在五年级学生王小娟看来更直观:“我以前的学校还没有现在学校一栋楼大。”
在这里,孩子们的笑脸是真挚的,背后更是梦想的生长。
“我现在开始学舞蹈,希望有一天能登上大舞台。”王小娟说。她家是易地搬迁户,为了安排搬迁户及县城周边的孩子入学,这所学校应运而生,目前已接纳7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入学,是乐业县近年来为教育所做的最大民生工程。
学校还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开设社团课,如男女足球队、男女篮球队、鼓号队、科技小组、故事小组、书法小组等,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
这样的兴趣活动,为孩子们打开了另一扇窗。
在大化瑶族自治县民族新城·深圳小学,来自深圳的支教教师李珑佩说,学校正与深圳方面合作举办同读一本书活动,深圳那边能读到的书,这边也能读到。
在尤齐小学,每年春节,从这里毕业最终考上大中专院校的孩子们,都会给村里办一台特殊的春节联欢会,让村民们通过联欢会更了解大山外的世界。现在,越来越多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贫困子弟走出了大山。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凌聪金秋九月,乐业县山头果园飘香,万亩红心猕猴桃采摘上市。自治区黄金管理局派驻逻西乡卡伦村第一书记何朝欢带着...
乐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业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