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 从“搬得出”向“能致富”迈进

广西日报 2020-10-29 08:06 大字

百色市右江区老乡家园迎龙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举办邻里节,增强搬迁群众对小区归属感。陆 杰/摄 百色市田阳区老乡家园安置点内的扶贫车间累计带动5000余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 周加孔/摄 深圳市援建百色市的“深圳小镇”,已经搬迁入住4293户贫困户1.85万人,是粤桂扶贫协作的样板工程,也是深百扶贫协作的标志性工程。覃蔚峰/摄

本报百色讯(记者/韦鹏雁)从山里搬迁入住县城“老乡家园”两年多,德保县马隘镇多宋村立巴屯黄其仕一家真正融入了城里。走进黄其仕家,96平方米三居室宽敞整洁,家具家电样样齐全,墙上贴满了孩子们获得的奖状。

“刚搬来时担心能不能赚到钱,搞不好又要搬回去。”10月27日,黄其仕说:“现在两个孩子在城关镇汉龙小学读书,妻子在德保矮马实业公司上班,都稳定下来了。”黄其仕因为要接送孩子读书,采取灵活就业方式,为3家窗帘店计件安装窗帘,夫妻俩月收入5000元左右。

“十三五”期间,百色市投入近130亿元,建设安置点114个,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入住18.18万人。在“搬”的任务完成后,该市将工作重心从搬迁为主转向后续扶持为主,探索创新了“十个结合”,让搬迁群众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致富”转变。

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搬迁群众归属感。说起搬迁后的居住环境,田东县思林镇龙邦村的谭永忠说:“房子好住,学校、卫生所、市场等样样都有,山里路不好走又缺水,谁想回去啊。”龙邦村的1600多名瑶族群众,全部搬迁入住镇上的安置小区。百色将易地扶贫搬迁同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完善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水、电、路、电视、电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幼儿园、九年一贯制义务学校、社区医院、文化体育、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居委会以及超市、农贸市场、地下停车场、污水处理站、垃圾转运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服务功能全覆盖。同时,将安置点建设与乡村振兴、农村改革、文化旅游等相结合,把安置点打造成红色旅游、民族风情游、特色农业观光等旅游精品工程。

加强社区治理,增强搬迁群众幸福感。证照就地办、矛盾社区调……在百色的大部分安置区,群众办事基本不用出小区,社区治理给群众带来了极大便利。百色以党建引领安置点小区治理,全市114个集中安置点,建立基层党组织64个、村民自治组织160个,配套建设活动场所94个、警务室4个,派出驻点干部293人,推选楼栋长221名,配备调解员56名,让服务管理有场所、有人员。结合和谐社会建设,该市在安置社区构建以社区党委为核心,以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居务监督委员会为依托的“一核三元”社会服务综合管理机构,形成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新模式。

稳产业就业,增强搬迁群众获得感。该市抓住深圳对口帮扶机遇,在“深圳小镇”配套建设占地规模达3.3万亩的深百产业园,成立创业就业技能培训中心,创建小镇扶贫车间,建立1.1万亩山茶油种植基地。搬迁规划与后续扶持规划同步推进,已实施安置点产业发展项目24个,已就业3.78万户7.46万人,实现一户搬迁群众至少有一名主要劳动力稳定就业。

提升群众素质,建设文明社区。该市设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夜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强化搬迁移民“志、智”双扶,实现物质、精神“双脱贫”。把易地扶贫搬迁同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通过建立展示馆(厅、室),把搬迁前后群众居住及生活环境、经济收入、精神面貌等进行实物或图片场景对比,让搬迁群众常怀感恩之心,增强爱党爱国情怀。

新闻推荐

吉利百矿集团有限公司(德保)高性能铝材一体化项目(一期) 备用铸造车间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信息公开公告

1.征求意见稿全文及公众意见表网络链接:(https://www.eiabbs.net/thread-331928-1-1.html)2.查阅纸质报告书方...

德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