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在大山深处的“足迹” --西北地质勘查院职工找矿小记
陕南大山深处有一个名叫“黄龙”的地方,因为金矿而被很多人熟知。而中国冶金地质总局西北地质勘查院(以下简称西北地勘院)也因为找矿能力突出而被陕南一带的各大矿业公司高度赞许。
西北地勘院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在安康市汉阴、汉中市洋县一带开展地质探矿,并且在金、铁、锰矿等方面找矿贡献颇丰。其中,汉阴县黄龙金矿能够延续开采几十年,与西北地勘院的持续找矿跟进是分不开的。2 0 2 0 年5 月,黄龙金矿有限公司找到西北地勘院,希望能再次合作勘查,解决矿山接续资源不足的问题。
合同约定在2 0 2 0 年9 月底必须将两份成果报告提交至省级矿产主管部门审查备案。在大量野外地质工作还没有开展的情况下,要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提交两份完整的地质报告,其工作难度可想而知。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黄龙项目,西北地勘院没有丝毫犹豫和退缩。立即挑选精兵强将组成年轻的地质探矿技术团队。
项目开工后,年轻的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员身先士卒,带领项目部技术人员严格按照地质勘查规范开展每一项地质工作。在坑道编录和坑内钻探施工阶段,由于工期紧张,基本上每天都要在七级斜井--垂直高度2 4 0 米的1 6 0 0多个台阶走个来回,每次都是气喘吁吁下去,再大汗淋漓回来。
工作区由于地形高差较大,车辆无法到达施工场地,一个来回将近三个小时,大家吃过早饭,八点出门,两瓶矿泉水、两个馒头、一袋榨菜,这就是一顿午餐。一天的编录工作基本都是在下午四点以后才结束。陡峻的小路,炎热的夏日,他们的汗水就像滚珠一样滴答在来往的林间小路上。雨后泥泞的林间小路显得格外湿滑,一路走来摔跤能有三四次,虽然工作繁重,但期间谁也没有喊过一声累、叫过一次苦、发过一次牢骚。
九月份是野外施工和地质报告编写最紧张的攻坚阶段。项目部9 0 后技术员已定的婚假也不得不再三推迟;五十多岁的测量工程师,在干劲上不输年轻小伙,爬陡坡、钻密林,手臂被蜂蜇了,仍然坚持到完成当天测量工作;已是退休年龄的制图室负责人刘工,为了按时完成图件制作,有几次他一直忙碌到凌晨四点多,每一幅高质量完成的附图都沉淀着他无数心血和汗水。
经过数月艰苦奋战,西北地勘院团队不仅如期完成既定任务,并在探矿工作中斩获佳绩,务实作风和敬业精神得到了业主方的高度赞誉。
正是由于对地质事业的初心不改,刻苦钻研、勇挑重担,率先垂范、执著努力,西北地勘院才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辉煌的成绩。他们用忠诚与奉献给自己的青春留下深深的足迹,他们都是新时代地质战线上最可爱的人。 □彭如盼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冀安“你看,村文化广场上,三五成群的孩子在玩耍;干净整洁的村道两旁,矗立着一栋栋二层小楼,墙上的精美绘画让人目不...
汉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汉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