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家长热议“教育惩戒”
教育部日前制定颁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将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规则》明确,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连日来,社会各个方面热议不断在升温。究竟如何正确看待“教育惩戒”?《三秦学生记者》邀请老师、家长进行了冷静分析和理性思考。
一线观点
规则实施是一场及时雨
安康市汉阴涧池初级中学副校长付刚: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校、教师依法、规范的履行教育管理职责。在内容上凸显了教育惩戒的界限、方法,为学校、教师管理学生提供了指导;对于学生来说,更能展现出在学习路上的“责任担当”。教育惩戒的最终目的还是育人,在实施中,仍需要教育同行秉持“大爱无疆”的仁善之心,细致耐心地教育引导。
咸阳市乾县祝家堡小学校长张秋宪:
“久旱逢甘霖”,这是教育界的一场及时雨。让学校、老师对部分顽劣学生、屡教不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有章可依,使学校教育工作更加规范有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部分学生必须受到《规则》中相应的惩戒,这样才能起到一定的教育震慑力,或许也能让更多的学生引以为戒、迷途知返,同时也能使老师更有师道尊严,教育更具权威和效益。
安康市汉阴县教学研究室教研员刘波:
对于老师来说,教育部明文规定赋予了惩戒权,这是教育工作者地位提高的表现,是国家重视教育的积极信号。面对即将被赋予的教育惩戒权,教师应该如何正确运用,确实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对教师教育惩戒权入法的提案,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还是非常认可的,而且呼声很高,教师普遍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真正为教师代言,以后惩戒学生就有法可依了,可以理直气壮,不再怕家长和公众的说三道四。
不过我个人认为,教师对教育惩戒权,不要有那么高的期望,教育惩戒权,并不是什么尚方宝剑,教师即使有了教育惩戒权,也不能任性地使用。教育是循序渐进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导”“说服”的。教育惩戒权的意义主要在于教育,而非惩戒,因此,教育惩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而不是把学生制服。学生犯点错误是很正常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如果一个教师能走进学生心中,让学生真正服你,那么,这个教师也无须用教育惩戒权来为自己壮胆。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还是用平常心来看待教育惩戒权吧!
渭南市澄城中学老师张青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写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是也不常用。”在我看来,这是教育惩戒中最重要的一点:正确的使用教育惩戒,才能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教育惩戒既要有规则,又要有温度。要能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更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老师的温度。
“立国之本乃教育。”希望学生和家长体谅教师的不易之处,支持教师的工作。也期盼每一位教师能够运用好手中的戒尺,为祖国培养更优秀的人才。一把戒尺,一次新生,一次少年学子的新生,亦为国家的新生。
西安市阎良区关山初级中学校长魏王峰:
很好,是对教育惩戒的认可与肯定!老师们惩戒有据了,说真心话,现在老师们惩戒学生的期望很低,反而是很少去惩戒孩子,更多了一份宽容大度。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发布很好,很及时。我们教育人都知道,没有惩戒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经历这么多年的保护未成年人的教育,导致了孩子对规则的漠视,也导致了教师对犯错误孩子的痛心。这个规则的发布,是对教育惩戒的认可与肯定!老师们惩戒有据了,说真心话,现在老师们惩戒学生的期望很低。现实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反而是很少去惩戒孩子,更多了一份宽容大度!但有惩戒权的支持,就会增加孩子的敬畏心和规则意识,也会促进实现立德树人育人根本任务。
家长关注
惩戒规则是形成良好教学秩序的保障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懂规则,有分寸,这个品质对于孩子的终身成长有着不可撼动的基石作用。近年来,在媒体上曝光的各类家校矛盾纠纷等案例越来越多,影响了正常教学秩序。
正因为管理后结果不可控,所以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慢慢朝着不能管、不敢管,动辄得咎的尴尬境地滑行,这对于孩子的教育非常不利。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还是比较赞成有相关规则发布,一方面,教师为了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而进行的惩戒,有法可依;另一方面,里面的操作细则,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长的担忧,它使得教育惩戒有度可循,这对于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也是一种保障。
作为父母,让孩子在充满爱、充满鼓励的环境中长大是我们共同的期望,而培养出一个具有正确价值观、良好健全人格的孩子,则是学校和家长共同的终极目标。
一方面,需要老师正确使用,师者仁心,严格对待学生;另一方面,还需要家长正确看待,学生做出了超过规矩的行为,该承担的后果、该负的责任就需要自己面对,有担当、能承受批评和挫折也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方面。家校更要正确看待,主动沟通和了解,本着始终不离孩子教育的初心,不离培养健全人格孩子的终极目标,以终为始来看待和解决,不断修正教育过程中的各种不适,才能使得孩子健康成长。
西安铁一中湖滨小学学生家长彭女士
深度思考
教育为主,惩戒有度
安康高新区第四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平德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有利于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是教师履行教育管理学生基本权利和责任的底线保障;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扛起教育责任,培育具有“脊梁”的中国好学生保障。
惩戒不是目的,惩戒只是一种手段,通过惩戒的手段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所以是教育为主,惩戒有度。我们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规则意识,锻炼学生承担责任、受挫折的心理品质。因此,学校要把好方向,运用得当;要组织教师、学生、家长三方进行学习、解读,达到共同育人的目的。
具体到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方法运用适度,严慈同体,因材施教。做到宽严相济,奖罚分明。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宽以待人,要对所有的学生公正公平,“一把尺子量到位”的标准意识。这样才能起到教育惩戒的公平性、威严性和公正性。
运用过程中要注意:情绪激动、冲动的时候不能运用。尽量不在公众的情况下运用惩戒教育,不要有“杀鸡给猴看”这种心理状态,要考虑学生人格尊严。惩戒方法不能过于简单,要做到以理服人,事后一定要给学生讲清楚,要让学生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习惯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成人和成才”,所以仅靠一个惩戒的制度是解决不了的,学生很多行为习惯实际是家庭教育的折射、学校教育的折射和社会教育的折射。因此作为家长、教师,我们要求学生怎么做,而我们自己就必须先做到。教育是根植于爱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爱,才是教育的万能金钥匙,因此我们要学会用耐心、爱心、童心感化教育学生,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过一种幸福完整的学习生活。
授人以渔爱生有方
教育难题迎刃而解
西安铁一中湖滨小学教师康博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出台,一方面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正了名,使大家有了敢于正确管理、正确惩戒的依据;另一方面其实又是对教育工作者的考验,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教学教育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师德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应有的素质,教育惩戒规则只是一个辅助教学的工作而已。基于此,我更多的想到是如何正确使用好这个工具,使得它发挥正确的价值,达到教育的目的。
对孩子,视如己出,有爱有惩戒。作为老师,与学生相处时有仁爱之心,要让孩子体会到老师的爱,得到孩子们的信任。有了信任的前提,在遇到孩子们过界行为时,实施适当的惩戒,能够有理有据地讲出越界的事实本身,才有说服力,孩子们才能信任,从内心深处认识到问题,做出改正。
行为规范的底线、惩戒的规则,提前公开告知全班,经常组织学习和讨论,让孩子们对规则的理解和边界意识统一,规范个人行为。对待不同孩子用不同的惩戒方法,每个孩子的内心和个性不一样,在教学过程中逐步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有的适合严厉批评,有的适合稍加点拨,有的情况适合全班公开,有的情况只能在私下进行教育,不能一概而论,合适的方式才能带来最佳效果。
以终为始,教育最终目的是帮助培育健全人格、能够对社会有贡献的学生。孩子的可能性有无限多,因此,惩戒过程中针对事情,不随意否定孩子,使得他丧失了对学习和学校的兴趣,要注意保护好孩子的自尊。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离不开耐心引导,也离不开适当惩戒,在学校里的各类行为规范底线要求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作为教育工作者,遇到相关问题,理应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上,对越界行为不纵容、不逃避,积极面对,合理使用教育惩戒方法,教会孩子遵守规则,管理好个人行为,方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赵勇王顺薛红红张婷赵丽莉采写
新闻推荐
土鸡,土菜,土特产;干货,干食,干豇豆。自制食料样样有,购销两旺好热闹。日前,在汉阴税务局举办的义河村消费扶贫现场,吆喝...
汉阴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