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节目该冷静了偶像背后的“推手”有多疯狂?

华西都市报 2021-05-11 02:59 大字

2021年4月29日,《反食品浪费法》正式实施,就在当天,一段粉丝雇佣工人,为某档偶像选秀节目打榜投票所购买的牛奶(实际为乳酸菌饮品)被工人拧下瓶盖后,直接倒入水沟的视频在网上流传。

5月4日晚,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发文,责令爱奇艺暂停《青春有你》第三季后续节目录制。5月5日凌晨,爱奇艺回应表示“诚恳接受,坚决服从”。同日,《青春有你3》选手余景天所属公司星宇愔乐通过微博发布退赛声明,称余景天因个人身体原因,无法继续参与相关工作,决定退出目前的节目录制。

涉事饮品是《青春有你》的合作方,观众购买后可以为该选秀节目的选手投票,但投票需要扫二维码,而二维码印刷在瓶盖内,开了瓶才能扫码投票。因而也有粉丝戏称投票的“票”是“奶票”。开了盖的酸奶喝不完,只能倒掉……原本出现在历史教科书的场景被如此荒谬地拉进了现实。

“奶票”是如今网络选秀的主要营销手段之一。广告金主以冠名、赞助、植入等形式对网络偶像选秀节目投放广告,节目则按广告量多少赋予品牌投票权重,例如“每买一瓶XX水/奶可以投2票”,买一箱则可以获得48次投票机会……以此实现品牌与选手的绑定。有时这种营销方式还会多品牌联动,比如每天要上节目播出平台给你喜欢的小哥哥投票,再去冠名商X水或X奶的旗舰店去买产品,然后再去节目的另一档广告投放商平台为你喜欢的选手点赞,让他获得更高的人气……

偶像选秀背后的粉丝经济看起来像是“多赢”的游戏。平台推出选手供粉丝筛选,粉丝用钱和数据为选手投票(主要是钱),粉丝的投入决定了选手的含金量,平台通过钱这个试金石,测验出选手的大众接受度,以便为下一步的发展做好计划;钱也成了粉丝的“民意”,他们用真金白银决定了什么人能脱颖而出,能成为被大众看到的偶像;品牌则通过节目与粉丝发生关联,一方面他们“喂养”了偶像选秀,另一方面则通过粉丝收回成本,获得收益和品牌增值。

然而,这场游戏却最终演变成一场联合收割粉丝韭菜的乱局。为了让还没有作品的偶像花费大量钱财,粉丝私下“集资”推动偶像出道的情况并不鲜见。集资的理由也是多种多样,购买周边、应援、做数据、证明偶像的粉丝购买力等等。虽然发展几年之后,圈外人对于网络选秀已经审美疲劳,但圈内人的狂热投入却丝毫不减。有人统计,2018年,某档选秀出道选手公开集资金额已超过4000万元。2020年,某档选秀集资总额则高达8900万元,其中一位选手的粉丝集资总额就超过1498万元。

有鉴于此,2020年2月,有关部门发布的《网络综艺节目内容审核标准细则》明确规定:“节目中不得出现设置‘花钱买投票’环节,刻意引导、鼓励网民采取购物、充会员等物质化手段为选手投票、助力。”但从现实的角度看,并未杜绝节目组打擦边球。

“奶票”问题时至今日已经愈演愈烈,除了倒奶还导致了粉丝后援会之间的相互倾轧。游戏策划人冯骥曾经发表文章,尖锐地批评游戏研发团队,说他们策划的工作焦点不是研究如何让游戏更好玩、更丰富,“而是研究如何让玩家成瘾,让他们习惯党同伐异,以及进行更安全的在线现金活动(赌博、虚拟物品交易等)”。

如今来看,这与偶像选秀节目的逻辑何其相似。深陷于选秀节目的粉丝们为了自己的偶像出道,何尝不是拉帮结派,对竞争对手的粉丝充满了敌视,他们大多是未成年人,但“为爱发电”却动辄都是上万元的投入。对他们而言,为了瓶盖上的二维码倒掉牛奶,也许只是必要的牺牲。

你可以用冲动、荒谬、狂热来概括他们的行为,但到底是谁纵容了这些狂热粉丝的行为?充斥着这些不理智行为的偶像出道之路,真的还有什么意义吗?据《北京青年报》

新闻推荐

国家网信办回应“倒奶追星”:坚决处置纵容乱象的网站平台

2021年5月8日,国新办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有关情况。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综合治理局局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