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凡倾听》对话张文宏下集 不按常理出牌的他依旧金句频出

澎湃新闻 2020-05-23 14:37 大字

原创 抱薪者 可凡倾听 

深度解读 | 抗击疫情

疫情发生以来

张文宏用最简单、最平实的话语

把复杂的医学概念解释得通俗易懂

一句句脍炙人口的金句不断刷屏

不按常理出牌的他收获了大批忠实粉丝

2020年5月23日周六晚19:10

上海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可凡倾听》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张文宏专访(下),敬请期待

当然,干货满满的访谈之外

我们还准备了超级大福利

喜欢张文宏的粉丝们有福咯

赶快往下看,文末福利等着你~

他说

现在马上寄希望于疫苗还是不负责任的

任何一种药物疗效事实上是人民决定的

随着人类对新冠病毒的了解越发深入,许多专家认为只有疫苗才能带来最终的胜利,那么在张文宏看来,目前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的前景如何?怎样的疫苗才算是成功的疫苗呢?关于民众关心的抗病毒药物,他又如何看待?

 

中国有两个疫苗现在进入了二期临床研究,美国现在有很多病人二期过掉以后,已经有疫苗开始进入三期了。现在我们已知的疫苗,基本上都是核酸疫苗。这些疫苗,在国际上来讲,到目前,我们还没有一个非常成功的先例,这些都是新疫苗。所以我们现在只能说对这些疫苗,我们产生了很大的期盼。

 

所以这个时间节点,今天还不好讲,所以明年有一个期望值,明年的3月份到6月份之间,我们至少可以看到大家人民的一些希望,我们的疫苗能不能出来。但是出来以后的效果如何,现在一切都是不知道的。所以回过头来,我们还得寄希望于疾病控制。你说现在马上寄希望于疫苗,我觉得这种寄希望可能还是不负责任的。

(关于抗病毒药物),我是觉得这些东西都非常好,但现在没有非常强大的一个证据去支持我认为这是一个“神药”,或者依靠这样的药物,就可以全世界进入群体免疫。所以我觉得这些事情,我个人觉得大家其实大可不必停留在口水之中。我相信经过这次疫情,有效的药物,哪怕历经千年,依然会有人用。无效的药物,哪怕叫得再响,可能也只能是热闹一时。

他说

在我的科室里

无论明天碰到的是哪一种病原体

我一定有这个领域的顶尖专家来对付它

“一旦关注,长期感染,无法治愈。”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华山感染”从一个小众的科普公众号一跃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热门订阅号。从备受瞩目的“张文宏新冠肺炎复盘系列”到最新的《我们要为全球性的“新常态”风险做好准备》,“华山感染”用透明实在的信息,为大众减少了恐慌,稳定了人心。由此,也让更多的普通民众认识了华山医院感染科,这一在全国首屈一指,乃至在全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的精英科室。

 

这个科室有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这个科室从创科开始就是直击面对临床,直击临床,要解决临床问题。第二个,这个学科从开创之始,就始终关注公共卫生和大众的问题。你会看到我们这边医生除了看疑难的病以外,事实上把自己的定位还定在整个的防控第一线,一直会下去,一直会关心国家的整个防控策略。

事实上华山感染历代有很多主任,水平最差的事实上就是我。到我们这一代,事实上我们压力很大,因为我们面对的都是一些让人高山仰止的前辈。所以我们也得不断地发扬我们这一代的优势,第一点,我们会不断地通过科学研究,促进我们临床水平的提高。所以我们所有做的工作,都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另外一个在诊断方面,基本上我们的实验室是打造国际比较顶尖的诊断水平。所以这次新冠,无非是大家已经准备好了,及时迎战而已。

▲张文宏与翁心华

在我们科里面,很多专家年纪都比我大。我做主任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创立一个非常民主自由的百花齐放的学科模式。所以我们这里涌现了大量的亚学科的领军人才,所以现在我比较自豪地讲,在感染病学科是非常复杂的,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明天碰到的是哪一种感染性疾病。但是我今天可以告诉你,在我的科室里,无论明天碰到的是哪一种病原体,我一定有这个领域的顶尖专家来对付它。

他说

我们要非常平等,把事情说清楚

但核心是科学,这个始终要做到

作为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疫情发生以来,张文宏必须走到台前,承担起与最广大的群众沟通、科普的重要责任。他用最简单、最平实的话语把复杂的医学概念解释得通俗易懂,一句句脍炙人口的金句不断刷屏,连带他的黑眼圈也成为了个人标识,赢得了大家的喜爱。

 

事实上大家对专家都有自己内心的一种设定,如果谁偏离了这个人设以后,基本上就不习惯,所以大家都按照这个人设来做。但是直到新的形态出来,我相信对于我们这次疫情出来以后,我们事实上就是把防疫,不单单是医生的事,是全体老百姓的事。这个事情,我觉得把它演绎出来了。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所谓的专家,你是做科普还是在沟通,把这个事情说清楚。我就觉得我们将来在任何的场合,我觉得专家就是要在整个民众,融合得越深,我们要非常平等。但是里面的核心是什么?核心事实上是科学,这个始终要做到。你不能用教科书的东西,我们所有的防疫政策,事实上要和民众进行沟通的,不是要教育他们。人家说科普科普,是你普及教育,这个说法是错的,是沟通,他接受了,他就执行,他不接受,他就不执行。

他说

我自己做的始终是自己职责的一部分

事情去过去了,这个书就合上了

若论网络热度,钟南山与张文宏无疑是此次中国抗疫战打响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两大医学“男神”。在社交媒体中,他们取代平日里的影视明星频频登上热搜,成为人们口中的顶级流量。钟南山院士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第一时间奔赴武汉,令无数国人泪目。而张文宏则镇守上海,实时跟进国内外疫情发展,为大众提供必要的抗疫指导。两代医学人,用不同的方式,为中国抗疫倾其所能。但人红是非多,网络上针对两人的谣言也层出不穷。

 

网络确实是一个复杂的地方,很多人事实上仅仅是为了流量而来。比如说我和钟院士在某一件事情,明明我们两个人的意见是一致的,他会把你讲成是不一致的。这样一来,像这种网络上,我们大家搞清楚就行了。有时候纯粹是流量,我甚至于后来也知道,流量也是钱。大家活着都不容易,所以也就算了。

唯一的一个办法就是我们自己少去看这样的微博点评什么。我们认为自己对的事情,我们去做,你只要自己对的,自己做的事情符合国家、符合民众,抗击疫情所需要的,我们就去做,不符合的,我们就不去做。我只要是立定这个决心,我想做这些事情,尽管会产生不同的评价方式,我认为都能接受。

在我们传染病的领域里面,事实上无非不是如此,事情过了以后,我们这些人是不能追求自己的曝光度。如果大众觉得我们讲的话对推动整个医学的科普,推动我们整个感染病的防控,推动新冠的控制,有作用的,我们会在我们的专业领域里面讲一点。但是对我们这些人来讲,我自己觉得事实上做的始终是自己职责的一部分,这个职责的一部分过掉了,这个书就翻上了。但是哪一天需要重新打开就打开,如果永远不打开,这本书就存在那里。

我们要多想一点,再多想一点,

我们要跑在病毒前头!

2020年5月23日周六晚19:10 上海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可凡倾听》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张文宏专访(下),敬请期待

新闻推荐

奉旨填词柳三变 倒霉一生是柳永

夏昆天喜文化iparadise11世纪初的一天,科举考试已经结束,来自全国的士子们正在焦急地等待着放榜。而当朝皇帝宋仁宗正在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