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失败的选角 正在毁掉观众的观看体验
原创: 毒眸编辑部 毒眸
失败的选角年年有,今年似乎特别多。
电影《一吻定情》中,王大陆出演人气角色江直树,结果在豆瓣热评中被吐槽:“(电影)应该改个名字,《励志了,阿金也能变成江直树》”;当红偶像孟美岐在电影《诛仙 Ⅰ》中饰碧瑶,但却遭到很多原作粉抗议,导致“孟美岐回应诛仙选角争议”还上了热搜;就连向来被夸“神仙选角”的迪士尼今年也栽了跟头,哈里·贝里确认出演真人版《小美人鱼》后,新浪电影发起的投票中,有8.6万人表示对该选角失望(点此阅读:迪士尼让黑人演《小美人鱼》,只是为了政治正确吗?)……
也正是因为有这么多让人“看不懂”的演员选择,“选角”这件向来显得颇为神秘的事情,也再度陷入到舆论漩涡当中,常常惹人非议。《陈情令》中饰演温情的孟子义,从开拍一路被观众骂到剧集完结,对她的批评已经不局限于“合适与否”,而是涉及到了“带资进组”、“加戏争议”。
可就在诸多选角工作屡屡陷入争议的同时,“演员寒冬”的论调又喧嚣尘上,很多演员被曝无戏可演:今年的 First 颁奖典礼上,海清当众“吐槽”称很多中年女演员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角色了;昔日的“霸道总裁”明道则在《演员请就位》里坦言,2019年以来还没有演过戏;在被问到为何总上综艺时,魏大勋也无奈地表示“难道这样我就不工作了吗,在家歇着吗”……
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选角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另一方面很多广受认可的演员们找不到合适的角色,这种“矛盾”无疑令很多人都想问上一句:选角到底是怎样的玄学,为啥很多选角工作总是槽点满满,选角到底难在哪?
实际上,由于很多大项目涉及到的流程十分复杂、团队规模较为庞大、角色种类极其繁多,因此在实际操作当中,并不都是由艺人经纪团队和片方很难直接沟通,架在双方之间的桥梁其实是选角团队。
在相对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下,选角团队其实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因为相比于专注内容的创作者们,选角团队更了解各个演员的特色、工作模式等,也熟知大量名不见经传的好演员,所以能从更为专业和客观的角度,做出合适的判断。
可反观中国的影视行业和选角团队,出于行业整体成熟度以及对选角工作的重视度等原因,大批选角团队很难正常发挥自身的职能,相反还可能会滋生一些新问题,从而使得明星片酬、潜规则等问题,成为一个“不可说”的“灰色话题”。
为了揭开选角行业的各种真相,今年以来,毒眸(ID:youhaoxifilm)花了数个月时间对多个国内知名选角公司、团队进行了深入的探访,从行业现状到发展方向,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和总结,还给各个选角团队的“实力”做个了排序。
在这里,我们先简单列举12个读者们都比较关注的选角行业“秘密”——
1.现阶段,国内片方留给选角团队的工作时间一般是两个月,极端情况可能只有两周。而一个项目的选角团队一般仅有4-5人,寥寥数名选角导演要在有限的筹备期里敲定所有主角和配角,既意味着庞大的工作量,也意味着演员和片方之间的联系由少数人维系,形成了某种信息垄断。
所以很多时候不是选角团队不想选更合适的演员,而是实在没有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做充分的调研。
2.有一些选角工作室里会放一张长桌,上面铺满了打印出来的演员照片资料,团队成员有时候就得从中挑选合适的演员。不难想象这样一些场景:工作室的窗户开着,一阵妖风袭来可能就卷走了一个演员当上主演走上人生巅峰的机会。
图片授权自CD HOME选角导演冯雷
3.选角导演需要通读剧本,列出每个角色有多少场戏、性格特点是什么,开会提名人选,最终为制作方提供3-5个备选。这也就侧面说明了,为何两周的选角时间并不充裕,因为在此期间选角团队都不一定能够读透故事。
而正因为选角团队对角色的理解可能有偏差,所以最终的演员也并不一定总会从备选名单中产生。高分口碑网剧《你好,旧时光》的选角墙上,进入男主角林杨备选名单的演员是林一、蔡徐坤和赵顺然,然而最后导演沙漠选择了因为档期原因,未进入备选名单里的张新成。
导演解释称:“他(张新成)当时在另外一部戏上,无法来剧组面试,所以在等他的过程中也陆陆续续见了其他一些演员,等他杀青后我们又面试了几次,一次比一次要好。”
《你好,旧时光》选角墙
4.选角流程也有很多困难,预算是最大限制,确定的演员也随时可能拒演。一位选角导演告诉毒眸:“前几年行业浮躁的时候,常常就是哪里给的钱多就去哪里,有时合同马上就签了都能反悔。”
5.选角工作并不止步于筹备期内,开机后很多选角团队仍在“007”,主要是在负责协调演员档期、解决新人演员和群演的劳务问题。
前几年行业浮躁,很多作品“从主角到配角都在轧戏(艺人在同一时间参演超过一部戏)”,有的戏开拍挺久了主演也没露面几次,为了不影响进度、加大成本,不少选角导演不得不每天只睡3个小时,剩下的时间都在忙档期协调。
6.选角团队经历过最“奇葩”的任务之一是调教素人群演。《地久天长》选角导演冯雷告诉毒眸,电影中有一场工厂领导在礼堂宣布下岗工人的戏,由于拍摄时间较长,不少扮演工人的素人失去了耐心,选角团队不得不派两名工作人员守在工厂门口防止群演偷偷溜走。
《地久天长》剧照
7. 2009年出台的“制播分离”政策,大大刺激了剧集市场的发展,影视作品产量大幅度提升,对演员的需求量水涨船高——很多选角导演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慢慢积累起了自己的资源,选角行业“江湖地位”也在提高。
不过在选角团队把持着人脉资源的同时,由于行业信息不够透明、流程没有公开,所以产生了很多寻租空间,导致部分从业者权力过大——“潜规则”,这正是外界提到选角团队和选角导演时,提及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媒体《贵圈》形容选角导演“春光无限”
8.选角行业公开收入并不高,很多项目支付给选角团队的劳务费仅在一个月5-10万之间,电影选角团队费用相对更高,但顶级选角团队劳务费也不会超过10万。而即使项目成为爆款、演员大受好评,选角团队也不会有任何增收。
9.公开收入不高催生了灰色收入,吃回扣、收红包的不良风气在选角行业盛行。曾有制片人向毒眸抱怨无良选角导演克扣群演薪水,片方给的预算是200元一天,选角导演给到群演是50一天,“后果就是群演工作起来满是怨气,出来的效果也不好”。但碍于选角导演的“江湖地位”,制片人最终并未追究,可这也变相“鼓励”了一些从业者继续吃回扣。
10.截至2019年初,行业内大约存在170多家选角团队,而浩瀚星盘的创始人公钰涵告诉毒眸,据他了解,业内只有浩瀚星盘和优酷旗下的选角团队,给员工上满了五险一金。随着行业寒冬影视项目锐减,选角团队数量也在急剧下降。
11.选角团队没有最终的决定权,更侧重于提建议。随着平台日益强势,出品方越来越多,选角行业的“甲方爸爸”更多了,选角团队的职能被严重干预——但这并不妨碍部分选角团队对新人演员作威作福,所以常常会出现平台和剧方没有选到合适的人、选角团队权益得不到保障、演员受到不公正待遇等多方受损的局面。
12.内地选角行业至少落后好莱坞50年。2017年的剧集《白鹿原》,是内地第一部将选角导演名字放进片头字幕的电视剧,而在好莱坞,1968年的《龙凤斗智》就给了选角导演上片头字幕的待遇。
1982年美国选角导演协会正式成立,截至2017年注册在案的选角导演已有700多人,2016年资深选角导演林恩·斯达马斯特(Lynn Stalmaster)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而在中国,选角导演和团队更多还是在幕后的,一个神秘的存在。
林恩·斯达马斯特
“江湖水深”,这是这半年来毒眸探访各大选角团队后最大的感受。也正因如此,目前市面上大部分选角团队对于行业信息讳莫如深,并不愿意透露太多东西。
几个月时间里,毒眸的小伙伴们通过电话、微信联系了70-80家 Casting 公司或团队,一部分直接拒绝了提供任何信息,另有一部分经过不断地沟通才后愿意接受采访,但是因为工作繁忙,耗时最久的一家公司从6月沟通到了11月才与我们见面。
以上就是这半年来,毒眸对于选角行业深访后发现的12个小细节,但这并不是此次探访的全部。为了能够给行业提供一些更权威的信息、让选角行业和选角工作更为透明化,毒眸在拜访了大量选角公司之后,匹配市面上头部数据公司和Sir电影用户自己的投票数据,尝试出具了一份行业标准——“毒眸数据主创榜单·选角主创榜”。
我们将在明天举办的“后浪拍岸·2019Sir电影文娱大会”上,正式对外发布该榜单的相关信息、筛选标准等,而各位未能到场的读者、用户则可以提前扫描下列二维码体验该榜单,看看谁才是当下业内最具权威的选角主创。
愿我们的这次尝试,能真正为行业的规范化、成熟化助力。也欢迎各位小伙伴们,到场参与今年的文娱大会,和我们共同见证中国文娱产业的“后浪兴起,惊涛拍岸”。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或受高以翔事件影响,跨年晚会或被取消? 网曝浙江卫视损失12亿元
本报特稿对于很多观众,浙江卫视每年的跨年晚会也是必看,因为里面请来的明星大咖众多,并且浙江卫视的综艺栏目一直举办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