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 不只是一种能量
□新时报记者 江丹
刚刚结束的《脱口秀大会》第二季,收官题目是“笑是生活的解药”。大多数时候,我们对笑这种情绪寄予厚望,希望它能缓解生活的沉闷、忧愁,甚至身体的疲惫,尽管它只是一种情绪。可是,除了笑,还有什么情绪能发挥如此巨大的能量。
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在其著作《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中,如是解释人类婴儿为什么会笑:“它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即人类婴儿极度软弱无助,以致离开人的看护就难以成活。于是婴儿不得不通过某种方式来取悦于母亲,同时护犊心切的母亲也演变出回应的方式,当母亲沉浸于婴儿的微笑并心甘情愿被它所套牢时,微笑就是婴儿的一种适应性状。”那么同样的原理,婴儿大哭也是他们表达想要被关注的信号,只不过前者是出于舒适感,而后者则是不适。所以,弗洛伊德也曾说过,微笑可以追溯到人类婴儿这种最原始的饱足的愉悦感。
笑所传达的愉悦感能量巨大,甚至超越人类引以为傲的语言。科普平台果壳网上,一位名为Chris Cesare的科学作者介绍了一项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称来自移民国家的人更爱笑。研究者在对一些情绪表达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过去500年内移民较多的国家的人更倾向于将微笑理解为表示友好,而那些移民较少的国家的人则更多地认为微笑与社会等级相关”。因为在这些移民国家,语言隔阂相对较多,人们必须使用一种超越语言的表达形式来沟通交流,比如表情、肢体等,他们常常用微笑表示友好。在那些人员流通相对固化的国家,往往有着严格的等级秩序,于是笑里边有了更多的其他情绪,比如轻蔑的笑、谄媚的笑。
在我们的惯常认知里,大笑应该是比微笑更加强烈的情绪,也理应表达更加强烈的愉悦,实际上却并非如此,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大笑都是“哈哈大笑”“开怀大笑”。神经学家Michael Grazia-no发表在果壳网的一篇科普文章中介绍,“人类的大笑包含更多源自防御机制的元素”,人们在大笑时会弯曲躯干,胳膊会抱在胸前或者举在脸边,而这些都是经典的防御姿态。当我们挠一个人痒痒的时候,对方往往会大笑,这实际上就是对其防御区域的一种攻破,尤其是对那些极度怕痒的人而言。这个时候的大笑,意味着“你攻破我的防线了”。在人们玩闹打斗的时候,往往也会大笑。“张大嘴巴,短促呼气”,这是身体对大笑情绪的一种适应和自我保护机制。
但也有些笑既不是愉悦,也不是友好,比如假笑。嘴角微微翘起,但是眼睛里却没有任何情绪。19世纪的神经学家杜兴将这种没有任何表情的微笑称之为假笑,而附和着真正笑的情绪的微笑也有另外一个名字——“杜兴微笑”。
还有些笑,比假笑更令人难过。医学上有一种病理性笑哭,患者无法正常地接收笑或者哭的刺激信号,从而也无法正常地传达笑或者哭的情绪,需要接受治疗。杜兴就是在治疗一位面部表情丧失的病人时,研究出微笑表情的一些奥秘。他发现,刺激眼角和颧骨附近的肌肉运动组合,会产生微笑的表情。尽管会有表情,但这时候的笑的产生却不是自然的,更不是随心所欲的。
韩国电影《寄生虫》中,“哥哥”这一角色便因为神经伤害而无法控制面部表情,只能保持微笑,不管他的内心有多么愤怒、忧伤和懊恼,不管他是另外的什么情绪,最终表现在脸上的只有微笑。这个时候,微笑这种原本具有正能量的情绪,变得无比荒诞。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常常喜欢用牙齿来量化笑的表达程度。比如通常会认为露出8颗牙齿是微笑最为得体的标准状态,可如果笑得幅度太大,很自然地就露出大面积的牙龈,那可能意味着某些口腔疾病,应该考虑去看牙医。
新闻推荐
■若珲刚刚过去的中秋节,作曲家许镜清过得并不愉快,作为那部在全中国产生了广泛影响的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