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亲密的人也需要边界感

成都晚报 2018-09-20 06:47 大字

◎苏 安

话题背景

前段时间,某知名卫视的一档家庭综艺节目的话题是父母过度干涉子女的生活,引发网络热议。人们开始关注一直为家庭成员忽略的个体距离。于是,“边界感”一时成为热议词。有的人认为,边界感只存在于社会人际关系中;有的人则认为,家庭关系中同样需要边界感。那么,边界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呢?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日渐重要。对个体距离有清晰的认识,且在交往中有分寸感的人,相处起来,往往使人更轻松,没有压力。对个体距离模糊不清的人,则往往容易伤害自己和他人。这不仅发生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在家庭成员之间也是如此。有人不禁要问,亲密如家人也需要建立边界感吗?

前段时间某知名卫视的一档家庭综艺节目里,其中一位嘉宾朱妈妈,在节目里说:“我是用整个生命去对待儿子的。我完全没有自我……他的每段感情我都知道,但是我都会干扰。”然而,从小被“精心”照顾的儿子,却倍感压力。大学毕业之后的儿子毅然选择异地发展,却不料朱妈妈强势入住儿子家,母子间没有一点界限,儿子的生活全在母亲的“掌控”下,这让成年后的儿子毫无喘息的空间。

什么是“边界感”?“边界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虽然与很多人会有交集,但是每个人也都有独立的部分,这部分是任何人都不可以随便进入的,它需要其他人的尊重,这种尊重,就是边界感。边界感弱的人,自我界限往往也弱。他们容易闯入他人私人领域而不自知,甚至认为自己这是对别人的善意与关心。殊不知这种越界的关心,会给对方带来烦恼。

中国大多数父母都缺乏边界感,他们往往以爱之名,不断干涉孩子的生活。很多中国父母认为,既然你是从我身上掉下的一块肉,那么我理所当然地要管着你。并且,既然是骨肉,那么就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对。特别是孩子小的时候,大多数父母认为孩子对社会的认识不够,所想所做的,都是肤浅的,于是出现了父母不考虑孩子想法、不与孩子商量,直接替孩子做主。孩子长大后,这些父母依然不自觉地以爱之名,过分地干预或试图控制已成年的孩子,比如决定他的伴侣、限定他的工作地等等。也有的夫妻之间吵架,责怪对方的时候捎上孩子,“你儿子跟你一样不争气……”这样的夫妻完全没有边界意识,将夫妻之间的问题,直接扩展到整个家庭,很容易让孩子觉得父母吵架是因为自己,伤害到孩子。

有边界感的父母,往往会给孩子留足个人空间,给予他们更多的信任,不干涉他们的决定,不控制他们的行为。有边界感的亲友,不会随意刺探对方的隐私,只会保持适当的距离。在任何关系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想法与计划,在相处过程中,只有彼此保持自我,尊重对方的人格,不强加自己的意愿在对方身上,不越界,才能愉快相处。

新闻推荐

章子怡《我就是演员》演技惹争议,张国立的这6个字真的说错了

《演员的诞生》改名《我就是演员》,迄今为止已经播出两期啦~节目改了名字之后,口碑也提升了不少。相较于第一季一水儿的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