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玫瑰之约》到《非诚勿扰》 中国电视相亲节目再遇瓶颈?下一个“非诚”时代何时再来?

桂林晚报 2016-03-12 02:09 大字

?汪涵、杨乐乐主持的《玫瑰之约》曾在全国风靡一时

?《非诚》女嘉宾一度引领时代话题

?曾经的《非诚》铁三角如今只剩孟非了

前段时间,黄菡宣布退出《非诚勿扰》,很多人这才意识到,这位性格温和、善解人意的党校教授已经在这档节目中坐了将近6年的时间,这档一度被称为“现象级”的婚恋交友类节目也让黄菡的名字连带着她的形象变得家喻户晓。黄菡的离开并没有让人感到多少意外,或许也不会给节目造成太大影响,但她的离去却多少勾起了人们对于那些追看的相亲节目的记忆,而当下显然并不是它们最鼎盛热闹的时期。

事实上,相亲节目在中国的电视荧屏上已经至少经历了两轮的交替更迭,兴盛衰败然后以另一种面貌重新崛起,这是相亲节目的中国式宿命。如今,媒介与社会环境都在常变常新,相亲节目的生存土壤看上去也并不处在最优渥适合的阶段。相亲节目真的式微了吗?还有没有重新焕发的空间?

90年代,电视相亲曾有过井喷式发展

相亲节目在中国的电视荧屏上称得上是一种老类型,事实上,在《非诚勿扰》兴起之前的20年,中国电视中就有了相亲节目的身影,1991年北京电视台开播的《今晚我们相识》是最早的相亲节目之一。这档持续播出9年的节目也曾创造过自己的辉煌,最高时超过30%的收视率,促成了1000多对恋人,甚至不少外媒将其视为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窗口。

如果说《今晚我们相识》是相亲类节目的肇始和启蒙,那么以湖南卫视在1998年推出的《玫瑰之约》为代表的一系列相亲节目则是让此类节目实现了真正的全国范围内的传播追捧。1997年,湖南卫视上星,推出了《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等面向全国的娱乐节目,在当时都曾风靡一时。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的娱乐节目几乎都受到了港台综艺的影响,《玫瑰之约》也并没有回避对台湾一档名叫《非常男女》的节目的借鉴。节目规则其实并不复杂,来参加相亲的男女嘉宾们经过三个环节的互动交流,最终决定速配成功与否。但就是这样看似简单的环节设计,让观众看得不能自拔,参与者也源源不断乐此不疲,甚至他们的家人也组成亲友团现场助阵热闹异常。

在《非常男女》的带动下,彼时还在学港台的大陆电视行业开始纷纷将视角对准了这类相亲节目,数档同类节目在这一时期被推出,上海电视台《相约星期六》、辽宁卫视的《一见倾心》、陕西卫视的《好男好女》、山东齐鲁台的《今日有约》等等。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推出的相亲节目至少有30多档。

轮回:电视相亲类节目再遇瓶颈

电视节目的流行趋势往往具有周期轮回的特性,这是在电视行业中不断被印证的理论。相亲节目在2010年的再度兴起为这一理论提供了最好的注脚,其中的代表作便是《非诚勿扰》。事实上,在同时期开播的相亲节目不在少数,有的在时间维度上甚至要早于“非诚”,但最终“非诚”脱颖而出。甚至在此后几年里,它让电视相亲节目复苏并引发了又一波浪潮,从卫视到地面频道,几十档相亲节目同时间上演,《我们约会吧》、《称心如意》、《爱情连连看》、《百里挑一》、《缘来是你》、《非常完美》等等,男选女、女选男、机器选、带着父母选,场面蔚为壮观。

相亲节目的风潮在2010年得以回归,但呈现出一种完全不同的面貌,男女之间的交流开始变得简单直接迅速,当中甚至不乏冲突和对抗,亮灯灭灯的方式也让整个进程更加刺激有趣,一对多形成的话语空间让面对面的交锋和交流得到了强化,从内到外都发生了变化。

在《非诚勿扰》创始人王培杰看来,节目在当时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一方面离不开这种新鲜内容形态的吸引,另一方面也与节目本质上浓厚的社会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许多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话题或明或暗地埋藏在节目之中,男女嘉宾之间强烈的价值观碰撞,对观众充满着吸引力。因此,节目的受众中不仅有适婚青年以及他们的父母,还有许多其他群体,大家要看的就是这种观点碰撞以及孟非、黄菡的观点。

目前《非诚勿扰》收视虽有下滑,但还是维持在比较高的收视水平。在王培杰看来,与很多相亲节目相比,《非诚勿扰》有真实的观点碰撞,这是它至今收视仍然稳定的原因。

而6年之后的当下,电视风潮已经经历过数次变迁,歌唱节目、亲子节目、户外真人秀、明星真人秀轮番轰炸,相亲节目已然繁华不再,大浪淘沙硕果仅存。

除了表现在数量上的锐减之外,还体现在观众的流失,而流失掉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年轻观众。媒介和娱乐方式的富集泛化,加之节目本身语态氛围的日趋缓和,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日渐弱化。这个问题几乎困扰着所有的相亲类节目。

年轻人还需要电视相亲吗

一切都变了,时代、环境以及参与其中的人,短短几年时间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中国速度在电视行业体现得尤其明显,这也正是相亲节目在当下走向没落的最重要语境。

经典相亲节目《相约星期六》时代变了,十几年前当上海电视台的《相约星期六》节目刚开播想要招募嘉宾的时候,还要靠编导通过熟人等渠道介绍。上世纪90年代末的普通人还有些羞于在电视上去找对象谈恋爱,那个时候的报名和交流渠道也是通过写信、打电话。如今,报名的方式改成了微信、微博,上电视找对象对很多人来说也是再稀松平常不过的一件事情。

如今,卫视相亲节目大浪淘沙,几乎所剩无几,但一些地面频道的相亲节目却依旧旺盛,有些地方甚至是当地文化生活的中心,也是本地电视台的支柱,《相约星期六》如是,浙江民生休闲频道《相亲才会赢》、吉林生活频道《全城热恋》等等都以贴近性和服务性获得本土观众的追捧。也有节目打差异牌,如将受众细分到中老年观众群体上,主打中老年相亲,如北京生活频道的《选择》、湖北经视的《桃花朵朵开》等。

年轻人的婚恋观发生很大变化和时代环境的变化同样考验着《相约星期六》等这类地面频道的长青类相亲节目。随着卫视频道的相继崛起,动辄上亿投入的大型节目对电视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严重分流是一种客观事实,而新媒体的崛起发展更是对电视本体的生存都造成了极大影响。人们选择观看电视内容的渠道变多了,男女青年们社交的方式也增多了,微信、陌陌、探探等社交软件相继出现引领着潮流,电视相亲对拥有真实相亲需求的人们来说,看上去越来越显得笨重且不那么时髦。

对于东方卫视相亲交友节目《百里挑一》和《谁能百里挑一》的制片人邵智愚来说,这种时代环境的变迁之感也非常明显。一年前,他先后停掉了这两档节目,很大一个原因是,他发现来参加节目的人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当90后都开始步入相亲交友的年纪,邵智愚发现他们与自己熟悉的80后群体有着很大的不同,“节目的真诚度开始打折扣了。”90后对于恋爱、婚姻、家庭的价值观让邵智愚感受到,如果再用传统的相亲节目的模式已经变得没有办法去完成节目的诉求。于是他主动停掉原有节目,开始寻找新的适合这一代人的相亲模式。

电视相亲还会迎来下一个热潮吗?

这一轮相亲交友节目能受到欢迎的一个深层原因便是其背后所蕴藏的价值观,当代人的婚恋观、家庭观、人生观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女嘉宾得以呈现传达,甚至是在碰撞中完成,这让节目成功吸引到了年轻人以及上一代人驻足观看。这一点在《魅力野兽》等互联网相亲节目中深有体现。

然而价值观的呈现往往也让这类节目伴随着话题与争议。在一些观众看来,节目中嘉宾的言论有些过于出格甚至难以接受,拜金、富二代的争议层出不穷。而王培杰却认为,这种非主流的价值观的呈现实际上是有必要的,只有主流和非主流的碰撞才够力量,如此才能最终传达正确的价值观。

相亲交友节目导向问题在最火热的那个时候受到了政策的调控,广电总局先后发文对“相亲类节目泛滥、造假、低俗”等进行整顿,着力点是造假,过度炒作,宣扬拜金主义等不健康价值观等现象。由此,“稳妥”开始成为一系列相亲交友节目的基本准则,犀利路线不再。

环境的变迁是挑战也是机遇,相亲节目的土壤或许目前并不是最优渥的,但或许下一轮热潮正在路上。在乐正传媒模式研发与咨询总监彭侃看来,节目类型本身就具有周期性,在国际上此类节目在这两年的趋势是尺度越来越大,如裸体相亲等重口味,这些目前显然并不适合中国,但约会类节目是一种较为主流的类型,这类节目在中国将很有可能再获得重生。只是下一个风口在哪里何时呢?

据腾讯网

新闻推荐

“晨赫”新剧携张歆艺上演奶爸囧途

《三个奶爸》海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