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都是在比“大牌”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2012年的众多中国电视节目中,新鲜出炉的《中国好声音》一枝独秀,堪称一时佳作。2013年各家卫视频频出招,从年初的《我是歌手》,年中的《中国梦之声》、《快乐男声》、《中国好声音》的选秀大战,直到年末的《爸爸去哪儿》,中国的观众在这一年中貌似经受了各种娱乐盛宴的洗礼,到头来仔细回忆,却发现一路走马观花,没哪朵花值得自己买账。仔细咀嚼之后,甚至感觉各大卫视的出招都大同小异。
大牌变身演技好话题多
或许是因为去年《中国好声音》的大获成功,2013年的娱乐节目一窝蜂地扎堆唱歌比赛,其卖点大多集中在“明星导师”上。但对挑剔的观众来说,看多了就觉得没有新意,甚至审美疲劳了。
自年初的《我是歌手》开始,各大卫视都开始变着法儿地为他们设计各种角色。“土鳖青年”黄晓明进军《中国梦之声》,由演员成为导师,随发表宣言“我觉得我来上这个节目,肯定是被人骂的,但也正因为这样,我就放开了玩儿,随便high,瞎玩儿瞎闹”。随着节目的开播成为了网友心目中的卖萌“二哥”,更有让商业明星走入节目当学徒的《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以及帮明星变身跳水健将的《中国星跳跃》,越来越多的明星在节目中挑战着新的角色。
演技好、话题多的嘉宾历来是各大节目的座上宾。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仅有话题已经不能从诸多的同行中脱颖而出了,现在节目对于嘉宾的要求是不但名气大,而且演技要好,噱头要足。正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所说,“比大牌的怪现象,是因为综艺节目同质化倾向,一个节目成功,千万个节目跟风,不出奇招就不能成功。”而后诸多大牌有人跳水、有人当学徒、有人当爸爸,不一而足。各大卫视出招千变万化,却都是打的明星牌。
国产困局舶来品比本土货有市场
2013年的各大综艺节目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舶来品众多,国产货明显不再吃香。《光明日报》有文章统计了今年的暑期档电视节目,“我国卫视平台出现了13档音乐选秀类节目同步播出的热闹场面,它们大多出自国外电视节目的模式引进”,因此2013年被称为“海外综艺节目模式引进井喷之年”,《中国好声音》、《梦之声》、《爸爸去哪儿》等取得不错收视的节目都拥有外国血统。而不少观众都表示对国外引进的电视节目的关注要明显多于国内传统的收视达人《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节目。“《爸爸去哪儿》很好看”,微博上,铁杆粉丝们对芒果台的传统娱乐霸主《天天向上》有些失望,“感觉《天天向上》越来越没啥意思了”。
竞争透支难产“富三代”
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俘获了大批中国观众,其版权购自韩国MBC电视台的《爸爸!我们去哪儿?》,被网友形象地称为“肥腻盛宴中一道清爽可口的素菜”。一如当年的《中国好声音》,第一季之后,观众都翘首以待第二季。但是《爸爸去哪儿》会不会像第二季好声音一样,迅速被同质化呢?
此外,一个暑期档13档选秀节目的残酷竞争也耗光了国内的选手储备。几年前有香港音乐人高呼“大规模的重复选秀将迅速掏空内地音乐人才的储备”。去年高晓松也忍不住发声:“比赛太多,优秀的选手升级后的空白,很难再找到这么多同样优秀的人才来填补。”而到了今年,甚至大多数的网友都已经意识到了选手储备的匮乏,“看了两季好声音,最终记住的只有一个吴莫愁!”有人担心,好声音的模式潜力被严重透支,恐怕很难逃过“富不过三代”的民谚。
娱乐节目倒退,文化节目却有些亮点。比如《成语英雄》和它的姐妹篇《汉字英雄》,河南卫视把自称“已经看透电视”的崔永元请来挖掘故事,学者钱文忠负责剖析成语渊源,讲述成语背后的文化故事;著名漫画家蔡志忠负责指导选手画画,通过绘画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与智慧,倒是别开生面,是一档有文化的“娱乐”节目。正如钱文忠先生之前给出的“文化”、“真诚”四字评价,每一个环节都不做作,不故作艰深,也不贩卖文化,而是本着谦逊简朴、虚怀若谷的文化精神,让观众真正得到寓教于乐的文化知识,盼望这档节目之后碰出越来越多的文化火花。
新闻推荐
距羊年春晚还剩下不到4个月,往年这个时候央视春晚总导演人选早已确定,而今年却迟迟未能公布。10月30日,央视春晚官方微博正式公布了哈文担任总导演,随后春晚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