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模式不如抢人才 学韩综就像学手艺!
在沸沸扬扬传了一个多月之后,广电总局新的调控政策正式落地,《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于7月22日下发,对目前电视荧屏越来越热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整、规范。“通知”第三条要求“对引进节目模式要适度控制数量,要避免过度集中在某一地区或国家”。很明显,此条是针对韩版节目被大量引进内地荧屏而做出的规定。
探原因
为何韩国综艺如此吃香?
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国内电视台将韩国综艺节目几乎“买”了个遍。这种“买买买”模式,刺激了韩国综艺节目加快更新换代,也导致版权费疯涨。在2013年的《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火爆前,韩国综艺节目的版权价格并不算高。乐正传媒研发咨询总监彭侃透露,当时一档韩国综艺节目一集的授权费在1万到3万美元之间,“价格涨起来后,最高的甚至达到原来的十倍。有的节目还在研发期,就被买下”。
为何内地电视台如此“哈韩”?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刘海波认为:“韩国与中国的文化相近性很高,这导致中国观众比较能接受韩国的综艺节目。”他还说,“韩国综艺节目世俗性高、宽容度大,为观众打开了‘窥视\’明星隐私的大门,有很强的娱乐性。此外,韩国的市场竞争很激烈,三大电视台的优秀综艺节目很多,优秀的创意让节目受到追捧。
还有一个原因不得不提,尽管版权费用日渐上涨,但韩国综艺节目的版权价格仍比欧美节目版权费用要低,这恐怕也是一些国内电视台“哈韩”的原因之一。
不过,对于中国节目制作人而言,购买韩国节目版权往往比购买欧美节目版权更能“学到东西”。事实上,韩国从《妈妈咪呀》、《我是歌手》等节目起,才开始向国外输出版权。与欧美大型综艺节目相比,《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都没有模式宝典,但在节目制作前期,韩国团队会参与制作,等购买方“上手”后,韩国团队再撤离。《我们相爱吧》制片人分析,“欧美综艺有一套详细的工业模板,可以完全照搬,但韩版模式更像手工作坊,中国电视人就像跟着师傅学手艺,在理念、创作的磨合中,得到进步和提高。”
新状况
从争买版权到抢夺人才
此次“通知”的信息量很大,对“中国综艺韩国造”的内地荧屏无疑是一次冲击。不过,从2013年湖南卫视引进韩国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和《我是歌手》,引爆国内收视狂潮以来,两年过去,各家电视台都在韩国综艺“汉化”的道路上努力着。
业内人士认为,《我是歌手》和《爸爸去哪儿》时期的中韩合作,算是1.0时代。模式方输入制作宝典,提供相应指导,保证原版和中国版的统一。尝到韩综模式甜头后,国内电视台与韩国方面的合作迅速铺开,最具代表性的是浙江卫视引进的《奔跑吧兄弟》。当时,各家电视台疯狂抢夺韩国节目的版权,争执多集中在谁是“正版”,谁是“山寨”,获得韩国原版方出面支持的无疑在舆论上站在制高点。
近期,借鉴韩版《无限挑战》的三档节目——东方卫视《极限挑战》,江苏卫视《真心英雄》和浙江卫视《挑战者联盟》纷纷上档。与单纯引进模式不同,这一阶段步入2.0模式,韩国团队参与中国版节目制作。为了适应总局规定及观众观看需求,节目名称、内容作出大幅度的本土化改变,如韩版《我们结婚了》更名为《我们相爱吧》在江苏卫视播出。
单纯的模式引进也逐渐显露弊端——高昂的版权费用、巨额的明星出场费、动辄200人以上的制作团队等,让模式引进变成一场“有钱人的游戏”。此外,观众的审美疲劳也加速到来。第一季的亮点沿用到第二季就成了“槽点”。收视率一旦走低,模式就会被废弃。下一步怎么办?国内公司的回答是“挖人”!
新应对
从照抄内容到彻底“汉化”
对于引进韩国节目的国内电视台和制作方,如何将韩版模式彻底汉化,是他们的主要任务。事实上,韩国电视人也看到中国电视市场的优势:韩国综艺虽然发达,但制作经费有限,重要程度低于电视剧。一个综艺节目一年的制作费还不如16集电视剧一半的制作费。从明星阵容上来说,韩国综艺节目能请到的大咖少之又少。《我们相爱吧》制片人透露,韩方团队对于中方团队在明星阵容和拍摄配置方面的优势感叹连连:能在《我们相爱吧》第一季节目中请到崔始源、林心如、刘雯这样的一线明星加盟,这在韩版《我们结婚了》中难以想象。《奔跑吧兄弟》的明星阵容、拍摄精致度、场景规模也令原版团队叹为观止。
除了节目制作形式有所改变外,国内综艺节目在内容制作上也寻求突破。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各家卫视在综艺节目的原创力度上已有大幅度提高。湖北卫视品牌拓展中心主任伍涛介绍,湖北卫视目前策划了两三档本土节目:“它们都是与老百姓生活相关的节目,节目会体现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以及地方风俗。”
(据羊晚)
《奔跑吧兄弟》
新闻推荐
综艺没想到小S也不能免俗,加入“淘金艺人”行列,在大陆的网络平台开了一档全新节目——《姐姐好饿》。第一期男神邀请了我们的“青岛贵妇”黄渤。黄渤因为参加《极限挑战》展露急智,他的幽默感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