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到智造 把科技转化为企业生产力 记2021资阳最美科技工作者冉轶杰

资阳日报 2021-10-27 07:47 大字

冉轶杰在操作可视化监控设备。

□全媒体记者李小凤

一刻不停奔波在多个车间,督导制管、防腐及理化检测工艺管理,与项目组成员沟通解决技术难题,还要抽空学习专业知识、撰写论文……这是冉轶杰的日常工作状态。

冉轶杰,1985年生,重庆人,2008年大学毕业后来到了资阳石油钢管有限公司,先后从事过螺旋焊管制造、生产工艺试验研究、新产品研发、项目调研论证和建设管理等工作。从一线操作到团队管理,无论在何岗位,对于科技创新,他总是有一份“犟脾气”。

就是这份专注又执着的“犟脾气”,让冉轶杰在技术创新上硕果累累:获得中石油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项,局级科技成果奖励6项,处级科技成果奖励15项;参与6项重大新产品研发;获得资阳钢管公司和宝鸡钢管公司“先进工作者”称号;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4篇论文;获得2个实用新型专利……今年,他获得资阳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冉轶杰不仅对团队成员严,对自己更严。

时间回到2016年。当时,资阳钢管公司正处于企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为开拓社会市场,公司调整产品生产线结构,从传统的国家管线钢管转战生产输水管、桩管、结构用管,而这类产品的生产标准允许保留丁字焊缝。而靠以往的手工焊接,工作量大、效率低、强度大,电焊弧光辐射及烟尘对员工身体健康影响也较大。为此,通过技术改造将手工焊接改为自动补焊成了当务之急,三十而立的冉轶杰作为科技技术人才加入了自动补焊装置项目组。

项目技术方案全部需要从零做起,无成功先例可以借鉴学习,项目组的成员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自此,冉轶杰和同事们便“蹲守”在生产一线,调研、收集数据、进行原始资料积累,为项目可行性的论证提供科学的资料;下班后,继续召开专题会议对方案进行反复讨论和完善。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与成都某公司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并在方案评审的过程中,对液压升降系统、输送辊道等10项技术方案等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在签订技术方案以后,冉轶杰主要负责自动补焊装置设备的安装调试全过程。然而在安装的过程中,冉轶杰却发现技术方案中输送辊道的标高与实际不符,并且焊枪调整机构对钢管螺旋焊缝及丁字焊缝的自动定位及手动纠偏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

“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将会给公司造成数十万的经济损失。”冉轶杰回忆起当时境况,仍倍感压力。

在发现问题后,他四处查阅大量基础图纸,最终解决了输送轨道安装问题。同时,冉轶杰和项目组同事们通过成型角及焊接滑板轴向长度参数的调整,完美解决了焊枪对螺旋焊缝和丁字焊缝的自动定位和手动纠偏问题。

在最短时间内考察有相关设计经验的厂家,翻阅、学习资料;设计出图后亲自上阵,指导布局,安装相关内置设备,现场有问题,现场修改图纸,现场解决……慢慢地,摆在冉轶杰和项目组同事们面前的“巨石”一一被清除,他们研发制造出的自动补焊装置,不仅减少了补焊岗位人员数量,还能对φ508-φ2420mm螺旋钢管外表面的丁字焊缝和螺旋焊缝实施高效地埋、降低卷板材耗,为公司大力开拓社会市场以及减员增效提供了保障。他所参与的公司成焊离线操作和设备可视化监控等项目,都意在帮助公司由传统制造逐渐转变为智造。

“我们成型焊接工岗位噪音和粉尘比较大,建设成焊离线操作室就是为了降低噪音和粉尘带来的职业病危害,同时还可以监控成型焊接工艺质量,有效提升焊接质量。”冉轶杰表示,技术创新成果要用在“刀刃”上,只要能为推动企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份坚持就不是白费的。

新闻推荐

引进博士资助40万 引进顶尖团队资助300万 资阳市提高培养引进高端人才奖励资助标准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李梅)人才是创新的重要支撑。近日出台的《资阳市支持创新驱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以下简称...

资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资阳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