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花生”的童年印象
□任东风
在我童年时,我们资阳的“天府花生”很出名,不仅在资阳本地家喻户晓,在四川省内也很有名气。后来才知道,资阳“天府花生”还出口到国外,我十分惊喜:我们家乡的“天府花生”是货真价实的驰名中外!
天府花生最初在我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是在我读小学时候的1972年暑假时。那时候,资阳县中和场街上的这些八九岁到十四五六岁的娃娃些,为了挣点零花钱,在空闲时候就到中和公社粮站仓库来选拣花生。这个仓库是粮站专用的花生仓库,当时的资阳县中和区六个公社的花生都交到这个仓库里。
当时,我们选花生时并不知道是作什么用的,根本想象不到这还与出口有关。不久,才在粮站的职工那里知道我们选的是“天府花生”。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天府花生”四个字就深深地久久地留在了我童年时候的印象中了。至于这个“天府花生”是由县城的什么厂生产的,是怎样生产的,在当时还真没有用心去过问过,后来在读初中、高中的时候才知道是资阳花生厂生产的,但对生产加工“天府花生”的工序和技术却没有再去深究。
那时,要吃上几粒“天府花生”是相当奢侈的。即使是粮站职工家属子女,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享受到这种“奢侈品”的滋味,而且一个粮站职工家庭只能有一袋,还是一斤装的。把一粒“天府花生”的花生米放进嘴里,我久久舍不得咬,只用舌头在嘴里搅来搅去,慢慢品味着花生米散发在唾液中的味道,那个味道弥漫在口腔中,却从鼻孔里窜出来,真是香气扑鼻,那种享受的惬意心情难以言表。
“天府花生”的花生米有盐味却不觉得咸,咬起来既酥又脆,那花生米表面的衣皮,被唾液浸湿后自然脱粒在嘴里,却不粘在上颚,也不卡在喉咙,会慢慢蜷缩为一个小团。我们用牙齿轻轻用力磕碰一下花生米,它就会粉碎成细小颗粒,与那小团一起合着成为花生泥,伴着唾液一起慢慢呑咽下去,一路经过食道,那泥便顺便附着在上面,感觉到那种咸香的味道便在食道和胃里翻转着、弥漫道、升腾着、回旋着,最后还得呑咽一口唾液,这才算吃完一粒“天府花生”。
我家中姊妹多,每个人只能分到几颗花生,都舍不得一下子吃完,我们会用那个“天府花生”的包装袋子把花生装好,将封口折叠几层,然后用票夹夹住以便留存得更久一些。把花生吃完后,那个包装袋子我们也舍不得丢掉,会用来装一些读书用的工具,或用来装课本,或装连环画,读书看课本看连环画时就可以一边看一边闻那残留在包装袋上的“天府花生”味道。
新闻推荐
李康林在编制竹编制品。□全媒体记者郭春荣2元钱可以做什么?在年近八旬的李康林手里,他可以把价值2元钱的竹子编制...
资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