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效益为王 资阳市工业企业土地利用评价有了“新标尺”

资阳日报 2021-01-14 07:26 大字

本报讯(李小凤)近日,笔者从市经信局获悉,为全面掌握工业企业发展质量、单位贡献率、土地利用效率等情况,分类施策提高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在充分学习借鉴苏州先进经验、结合四川“亩均论英雄”的做法基础上,资阳市结合自身实际,历时四个月完成了全市工业企业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的评价模型建设工作,以高质量的“标尺”引领和驱动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综合效益评价体系按照产业和所属地,从土地集约利用、亩均效益、就业贡献、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等五方面设置不同权重进行考核评价,并将最后综合得分按照分值高低分成A(优先发展类)、B(支持发展类)、C(提升发展类)、D(监管调控类)和E(落后整治类)五类。

“传统的考核体系侧重于经济发展的量和速,而高质量发展要求更加注重反映发展的质量、结构和效益。”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解释道。

据悉,通过前期对该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的探索,资阳市在整合工业企业行政数据资源、精准施策、提升土地利用率等方面均取得成效。

整合行政数据资源,摸清“家底”。系统建设过程中对全市大中小微工业企业调取了国土、税务、医保、社保、电力公司等多方行政资源数据,再配合分户企业调查,确保了系统建设中原始数据的来源,且可随时更新相关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建模分析展现了工业企业资源利用情况,横向可从全市、县(区)层面、行业分类、企业规模等纬度分析企业产出效益情况;纵向可从年度等纬度对比同期经济增长情况,摸清自己的“家底”。

精准施策,问诊企业更具针对性。评价体系突出“亩均贡献”,画出了各产业企业贡献图谱和各县(区)企业贡献图谱,通过建立企业投入强度、产出效益、容纳就业、税收贡献等综合评价激励制度,为分类施策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招商引资提供了决策参考,对企业入驻投产后是否达到约定效益贡献提供了考评依据,能客观真实掌握工业企业运行情况。

倒逼挖潜,开展园区“二次开发”。该评价体系突出了土地利用效率,全面掌握企业征地后土地和厂房的使用情况和闲置情况,为园区“二次开发”奠定了数据基础,调动了企业、地块业主和园区管委会盘活闲置土地、厂房的积极性。评价体系建立以来共处置“僵尸”企业和项目7个,盘活土地260亩,浙粤产业园内近16万平方米闲置厂房实现企业入驻生产经营,全市园区厂房闲置率从4.7%降至3.2%。

新闻推荐

老旧小区变美了 群众幸福感更强了

□全媒体记者韩成玺“老旧小区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多年来,这一直是资阳市城市建设发展的一大阻碍。对此,2020年以...

资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