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公司社会责任日 探秘电缆隧道 体验智能运检新模式

资阳日报 2020-07-08 07:56 大字

本报讯(记者徐嘉欣)7月6日,国网资阳供电公司开展社会责任日活动,邀请媒体记者和网友探秘电缆隧道,体验电力“机器代人”智能运检新模式。

下午3点左右,在国网资阳供电公司工作人员的引领下,记者走进位于幸福大道的110千伏孙小一线电缆隧道,沿着狭窄的楼梯向下行至地下,一条宽约2.5米的隧道展现在眼前,银白色的金属架上整齐铺设的便是高压电缆。据了解,110千伏孙小一线电缆隧道总长约1公里,2014年投运,是110千伏小山变电站的“主动脉”,主要负责城区内政府机关、医院等单位的电能输送。

由于电缆隧道环境特殊,一旦发生火灾等意外,后果不堪设想。“这里面有一整套智能监控系统,我们可以从视频、有害气体、温湿度、水位等多维度对电缆隧道进行远程监控。”国网资阳供电公司智能运检管控中心工作人员刘一论介绍,隧道内共配置了16个高清摄像头以及3套有害气体监测、2套灭火弹状态监测、12套红外探测器装置,还有接地环流监测、环境温湿度监测、水泵设备控制、风机设备控制、智能井盖控制等装置。监测的数据都会显示在“最强大脑”——智能运检管控中心的大屏幕上,便于工作人员及时了解电缆运行状态。

“电缆隧道智能监控系统是‘机器代人’业务的其中一个项目。”刘一论说,近年来,国网资阳供电公司稳步推进“机器代人”业务,依托智能运检管控平台的视频会商系统,通过架设高清视频,保障安全生产,公司对110kV和35kV变电站部署了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全川首个35kV及以上变电站全覆盖。系统投入使用后,将例行一个半小时的巡视时间缩短到15分钟。公司还部署了全川首个“机巢”模式无人机飞巡系统,对范围内变电站、输电线路、配电线路进行全覆盖的无人机自主飞巡。“机器代人”业务被运用在变电、输电、配电和安全生产四个方面,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安全能力。

新闻推荐

资阳高新区举办专场人才招聘会 44家企业提供岗位180个,招聘1000余人

本报讯(记者郭春荣)7月5日,由资阳高新区管委会主办,团市委、市就业局指导,市创新创业园承办的“才聚高新、智汇牙谷”资阳高新...

资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