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媒体记者到资阳重走古驿道探访新故事

资阳日报 2020-07-01 08:01 大字

走访伍隍镇石桥铺。□本报记者徐嘉欣

6月28日至29日,“重走成渝古驿道·感受双城新变化”全媒体大型采访活动走进资阳,由重庆日报记者、重庆博物馆文史专家和四川日报记者组成的采访团队走访古驿道,实地调查、挖掘史料、走访专家和群众,探寻古驿道的精彩故事,以及古驿道沿途城市如今在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新气象新作为新故事。

重走古驿道

探寻成渝间密切交流的历史见证

成渝古驿道是古代成渝之间最重要的交通主干道,更是重庆与四川西部经济人文交流的大通道,是成渝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需要增强文化认同,形成文化共识,实现合作双赢,因此重走成渝古驿道的采访意义重大。

“以前这个码头热闹哦,一路都是商贩,卖盐、卖酒、卖酱的……”28日上午,雁江区伍隍镇铜钟河码头的故事在82岁的刘明长老人口中娓娓道来。据介绍,这条河的河床酷似一口钟,因此得名铜钟河,解放前,铜钟河有驿站和水码头,南来北往商船客船川流不息。

28日下午,循着古驿道的踪迹,采访团来到古驿站南津驿。据了解,成渝间沿沱江河有一条交通要道,古称东大路,又称成渝古道,也誉为“最早的成渝高速公路”,由重庆出发,经五驿、四镇、三街子到达成都,南津驿站便是其中一个重要驿站。

走在雁江区南津镇老街上,小青瓦房、木格窗、挑梁雕花、铺板门,标准的老建筑古色古香,南津镇上环游一圈不难发现,拴马石、古街、古道、古码头等古元素依稀尚存,昔日繁华的古驿道依然有迹可寻,而这些留存的景象也被采访团逐一记录在镜头中。

两天的古驿道探访之旅,采访团走访了伍隍镇石桥铺、铜钟河、五里店以及南津镇、临江镇、丰裕镇和雁江古渡。走石板路、观古建筑、听传说故事,在讲解人员的描述中,记者们领略了古驿道的昔日繁华,也进一步挖掘了历史文化,为讲好川渝故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累了大量素材。

“通过这一次重走古驿道,进一步了解了成渝之间的商贸往来、人文交流。”重庆自然博物馆文史专家张颖,曾在2017年来资阳市考察过古驿道文化,此次通过与本地专家学者、群众交流,对资阳境内的古驿道文化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表示,今后两地在文化方面可以有更紧密的交流联系。

感受新变化

成渝间重要节点城市正慢慢发光

在两天的采访中,大家不仅领略了资阳境内的古驿道历史文化,也看到了资阳的发展变化,进一步挖掘了资阳市作为古驿道沿途城市,在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新气象。

29日,采访团一行来到市规划展示馆内,了解了资阳在交通、产业、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变化发展,得益于日益凸显的区位优势,资阳直线连接成都、重庆两个国家中心城市,古时成渝“东大路”穿境而过,现有成渝、渝蓉、成资渝、遂资眉等高速公路,成都轨道交通资阳线即将建设,成渝中线高铁项目正着力开展可研、初步设计等工作,资阳市正加快构建“7高11轨16快”现代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全域融入成都半小时、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多线接成渝、市域大通畅”综合交通格局正在形成。

四川日报记者郭静雯认为,不论是古代的成渝古驿道,还是当代的成渝高速公路、近期的成渝高铁,以及正在规划的成渝中线高铁,都使资阳发挥着成渝之间重要节点城市作用,相信在未来成渝城市群的国家战略和历史机遇下,资阳定将成为成渝双城之间一颗耀眼的明星。

“这一次通过古驿道的采访,我们了解了资阳非常多的内涵,了解了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同时了解了资阳现在的巨大变化。”重庆日报记者罗芸表示,此行收获颇丰,期待将来重庆与资阳之间进一步交流合作。

新闻推荐

急性心梗可危及生命 及时救治尤为重要

不久前,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经历了一场生命接力赛,50多岁的雁江区南津驿镇村民因急性心梗入院,胸痛中心多学科协作,开通绿...

资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