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赤松茸 致富新希望
李超采摘赤松茸。本报记者 秦建华 摄□本报记者卢凌嘉
近日,雁江区保和镇六石包村一个赤松茸种植基地里,一朵朵赤松茸在谷壳秸秆铺成的“温床”里,茁壮生长着,散发着浓郁的芳香。
种植户李超带着七八位村民在基地里忙得不亦乐乎,采摘、打包、配送,虽然累得汗水连连,却难掩心中喜悦:“今年质量和产量都相当可观。”
“以前养过跑山鸡,但失败了,没挣到钱。”今年46岁的李超是六石包村村民,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在养殖失败后,他一直琢磨着找个新的出路,但作为一个地道的农民,身边可利用的资源唯有小山坡上的10亩荒地,这让李超犯了愁。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超在电视上看到有关赤松茸种植的报道。赤松茸“营养价值高,且在山地、坡地上更容易种植”的特性让李超看到了希望。此后,李超通过多渠道了解赤松茸的生长习性等情况,并赴省外实地考察学习。
前年,他试种了一亩赤松茸。当时由于经验不足,菌种死了近一半,然而产值也有2万元,除去成本后,还有盈余,让李超尝到了特色种植的甜头。
2019年,在保和镇党委大力扶持下,李超把自家坡地上的10亩荒地开垦出来,全部种上赤松茸和李子树。
李超告诉记者,赤松茸种植是以玉米秸秆和谷壳作为栽培主料,不用施肥打药,而且使林下空间被充分利用,修复了土壤、保护了环境,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每亩产量为3000斤左右,根据品质卖10到35元一斤不等。”李超介绍,赤松茸每年9月和10月分两次播种,播种40天后就可采摘,采摘可以持续到次年5月下旬。
在赤松茸大规模上市阶段,每天都有十来个村民来帮忙。“采摘的工作简单不累,一天有60元并包一顿饭,既能照顾家庭,还能维持生活,比出门划算。”前来基地务工的村民卓淑荣一边采摘赤松茸一边笑呵呵地说。
据了解,赤松茸又名皱环盖菇、酒红球盖菇,俗称益肾菇、粗腿蘑,近年来人工培育成功,开始推广应用,具有营养丰富,香味浓郁的特点,包含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及其它氨基酸共17种,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
“我申请承包了30亩地,打算把种植基地扩大到40亩。现在土地正在开垦中,预计今年9月就能全部种上。”李超表示,到时候会请更多村邻来帮忙,带领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郭春荣)近日,市关工委、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和成都资阳商会向雁江七小和马鞍九义校分别捐赠红外线测温仪1台、口...
资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资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