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卡”战“疫” 我做防疫志愿者的一天

资阳日报 2020-03-06 07:33 大字

□伍昌富

2月19日,正月二十六,正是“雨水”节气。从“宅家抗疫”的睡梦中醒来,穿过空寂的街巷,呼吸着清新空气。我做防疫志愿者的一天,就在这个雨后的早晨开始了。

“今天你负责兰家坡小区的防疫卡点工作,社区的同志要拿复工复产申报宣传资料,你先一个人顶一下。”刚到对点支援的南骏社区签到,社区邱书记就下达了任务,她快言快语的指令,让我感觉到“战时”命令的果决。

在兰家坡小区,蒋大姐又把党旗挂在防疫卡点上,鲜红的党旗神圣而温暖,冲淡了早春的寒意。“担心昨晚下雨,我把旗子收了。等一会儿每个出入的都要核实出入证,凡是进来的,都要测体温。我拿了资料就回来。”将体温枪、消毒液交给我,蒋大姐就匆匆而去。站在党旗下,手握体温枪,竟有一种持枪站岗的自豪感涌上心头。

趁着小区居民还没怎么出门,我便检查一下体温枪。咦,怎么测不出温度?反复测试,也还是不行,难道第一枪就要“哑火”?原本还镇定自若的我有点慌了,等一下给居民测体温怎么办?赶紧拿出手机求助“百度”,竟然是“体温枪温度低了不工作……”

无论如何,我都要“扣响”这“守卡战疫”的第一枪。第一个接受检查的是位去买菜的大哥。对准额头,第一枪,糟糕,报错!第二枪,还是报错!我晕啊……“有时候测额头就是不大准,测手腕试试。”买菜大哥伸出手来给我解围。第三枪,终于出结果了。看来,在全民战“疫”态势下,资阳群众对体温枪的使用早已经验十足了。

从“惊险”中平静下来,我开始观察身处其中的这条铜南路。据说是在2015年,发现了“中国汉代第一车”的街道被命名为“铜车马街”后,与其相邻的骏兴路就改名成了“铜南路”。疫情让这条街道陷于沉寂,一名共享单车员工麻利地更换电池后,将车辆摆放整齐。3名城管队员在蔬菜店摊位上仔细检查,两名环卫工背着喷雾器给小区门口的垃圾桶消毒,他们忙碌的身影,宣示着这座城市没有停摆。

日上三竿,小区居民开始陆续外出,在卡点前上演起了“出入证秀”。年轻小哥将出入证直接放在口袋里,出入时顺手掏出,侧举在胸前,颇有“手中有证心不慌”的气势,算是“随意版”;中年大叔把出入证装进钱包,检查时打开钱包又马上塞回去,正所谓“包中有证还有钱,进进出出腰杆硬”,这叫“财富版”;美女喜欢把出入证塞在手机壳里,经过卡点随手把手机一翻,方便快捷,堪称“手机版”;大妈们则把出入证缝在菜袋上,她们说这叫“双证齐全”,多远就晓得有出入证,又证明是采购生活用品,标准的“缝纫版”;“学生娃娃的学校出入证这段时间没有用,外壳正好来放出入证,不易丢、不易坏。”张大爷最得意自己巧装出入证的方法,妥妥的“精装版”……谁能想到,一张出入证也能秀出如此多的花样。

时至中午,小区居民张大哥提着采购的大包小包回来了。“我的出入证在口袋里,马上拿。”测体温通过后,张大哥却折回卡点说:“你们好辛苦哟,疫情结束后,来我们店里,请你们吃自助牛排,味道肯定好,你看我吃得好壮嘛!”张大哥的风趣把大家都逗乐了,我打量了他的身形,身高不足1米8,体重至少180斤,还别说,像个大厨的体态,我还真想尝尝他做的牛排了。

“我给我妹妹送点东西,打了电话,她下来拿,拿了我就走哈。”下午,60来岁的吴阿姨来到卡点外,边说边把自己做的“粉裹豆腐”和汤从电瓶车上拿下来,蹲在一旁等妹妹。“现在要求不乱出门,我就想趁买菜来看看她,给她带点菜来,她尽量少出门,疫情结束就好了。”

吴阿姨的言辞间,流露出一个姐姐对妹妹的深深关切,姐妹之情已不言而喻,没想到这人世间的手足情深,会在这一刻让我如此感动,一直温暖着我的心,久久不散……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下班回家的路上,我挺直了腰板,希望通过身上的红马甲,让人感受到激荡在我内心的温暖。

新闻推荐

资阳市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本报讯(记者郭春荣)3月5日,市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集中学习省委、市委相关会议精神,审议通过委员会...

资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