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祠村 乡村美了村民富了
□本报记者苏秋伃
“现在我们家的厕所冬天不漏风,夏天没蚊子,也没有了以前的臭味。”10月23日,雁江区丹山镇胡家祠村村民杨学琴指着改造后的自家厕所,欣喜地对记者说。
泥泞的乡间土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硬化、黑化后的平坦新路;村民们户户修上了独栋小洋房,屋外有宽敞的小院;臭气熏天的露天旱厕没了踪影,家家户户的卫生间里都贴上了瓷砖,装上了燃气热水器……村里这几年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这一切,是“三改两建”工作带来的。
改善人居环境村民幸福感增强
“三改两建”指的是改厨、改厕、改圈、建场、建路,其目的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村民们都过上干净、舒心的好生活。
“现在肯定比以前安逸得多了嘛。以前孙儿上厕所都害怕他掉到厕所里面去,现在改建了厕所,还安起了燃气热水器。”杨学琴告诉记者,今年3月,她家里改造了厨房和厕所,现在再也不用烧柴煮饭烧水,生活方便了许多。
除了“三改两建”,贫困户“易地搬迁”也是改善人居环境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宽敞的院落、气派的大门、明亮的厅室……谢发明受益于易地搬迁政策,住进了位于胡家祠村大路边的新房子。“以前想都没想过我能住上这种房子。”谢发明感慨道。
谢发明一家曾是胡家祠村的贫困户,他前些年打工时失去了一只手,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全家只能靠妻子一人外出打工赚钱。家里的房子不仅破败不堪,还地处偏僻。
“以前那个房子到处漏水,都要垮了。现在搬到这里,房子宽敞不漏雨,交通也方便了。”住上新家的谢发明,心情也变好了。在做点力所能及的农活之余,他还爱上了看书。
产业发展带动村民致富
午后的胡家祠村太阳格外耀眼。藤椒田间,一群背着背篼、戴着草帽的村民正在说说笑笑地干着农活。
除了藤椒,胡家祠村还种植了核桃、榨菜、小米辣等作物。村民们把自家的土地流转给村集体经济组织或镇、村引进的业主,再由业主按照每天70元劳务费的标准雇佣村民到地里干活。既能获得流转金,又能赚取劳务费,还能得到技术指导,更不用愁销路,村民们开心地在自己家的田地里打起了工。
“我就在我们村上打工,一个小时7块钱,一个月做下来有千把块钱。”村民陈玉花告诉记者,在村里打工不仅可以挣钱贴补家用,还可以照顾家里的孙女,她十分满意。
“丹山镇位于雁江区东部,距城区39公里,基础条件相对落后,主要以农业为主。共有9个扶贫村,2100余户贫困户。”丹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阳弟告诉记者,近年来,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产业发展扶持一批、易地扶贫搬迁一批、医疗救助帮扶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的方式,丹山镇的贫困户已全部脱贫。
新闻推荐
主要规划指标与成都片区“同标准”资阳临空经济区建设按下“加速键”
成资大道将于2020年8月全部完工(效果图)图片由资阳市委宣传部提供资阳临空经济区规划总体目标: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实现山...
资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