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邮递”到“快递”智能化让市民生活更方便
陈晓芳正在送快递。□本报记者郭菁
从前寄一封信十天半月才能收到,有急事还得排队发电报,现在人们通过手机就能视频、语音,实现实时联系,网络通讯的兴起缩短了“远方”的距离;从前买外地的东西要托人运送、耗时费力,现在上网购物可以买到全国各地的商品且一周内送货上门,遍布全国的快递站点将远程购物变成了生活中的“平凡小事”。
从“远”到“近”,从“慢”到“快”,从邮递到快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资阳市的邮政事业和全国各地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包裹代收点应运而生
10月10日上午10点多,雁江区四海国际小区附近一家快递代收点,老板正一边分着邮政快递员陈晓芳送来的包裹,一边给收件人分别发送取货提示短信。
“我们代收点每天要接收来自十几家快递公司的包裹总共一百多件。如果遇到网络购物节,每天送过来的包裹可能会有上千件,仓库里都装不下。”老板介绍,他的快递代收店是最近几年才开的,是基于快递行业的一种衍生商业模式,让大家取快递的时间和地点更人性化。“代收店光是这附近就有三四家,足以说明快递事业有多红火。”
陈晓芳当天给代收点送来的邮政包裹有十多个,这些包裹都是她每天早上6点在雁江区投递站领取的,“平时每天要领一百多个,遇到‘双11’就不好说了,几百上千个都可能,送到晚上十点多都送不完。”
邮递员变成快递员
陈晓芳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资阳市分公司第一批邮递员,在快递业没有兴起时,邮递员只送报纸和信件,骑着自行车驮着邮袋挨家挨户送件。她告诉记者,邮政刚成立资阳分公司的时候,全市总共划分了二十个片区,每个片区有一个邮递员,后来随着城市的修建扩张、快递业的兴起,邮递员也变成了快递员,送邮件的自行车也变成了电动货三轮车。
陈晓芳送的包裹根据不同情况,有的会送到代收店,有的放在智能寄存柜,有的直接交到客人手里。
送完四海国际社区的快递后,陈晓芳又驾驶着电动货三轮车来到芭蕉园小区外的智能寄存柜前,她一边利用智能手机登记信息往智能寄存柜中存包裹,一边给记者解释:“包裹存进去后,收件人通过取件码取件,十分方便。不像以前都是和客户约时间,必须碰头才能取到包裹。”
快递业向智能化演变
快递业从起初简单的协作向着智能化、智慧化的方向演变着,不仅取件可以通过代收店、智能寄存柜,发件也同样可以。陈晓芳又通过智能手机扫码二维码在智能寄存柜里取出待寄的快递。“以前寄快递必须送到快递网点进行包装,现在直接上网下单后,可以选择快递员上门揽收,也可以寄放在代收店或者智能寄存柜。”陈晓芳说。
在位于车城大道的雁江区投递站,大大小小的包裹经过安检后通过传送带运输到货车上,几辆货车排着队等待装载包裹,工作人员对不同收件地的包裹进行着分类和归置,一片繁忙的景象。
工作人员谢先生告诉记者,雁江区投递站今年8月份仅快递包裹就有6000多件,这个数据还在不断增长。“大家都喜欢在网上购物,所以包裹越来越多了,对我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速度要越来越快,寄送安全性要越来越高。”
“原来雁江区划分为了20个片区,分别由20个快递员负责。现在划分成了13个片区,分别由13个快递员负责。明明城市变大了,片区却变少了,这主要是因为快递工作的管理模式和设备都越来越现代化。”谢先生举例说,原来快递员接件、派件前需要手工记录包裹信息,现在只需手机扫码就能快速完成,节省了每件包裹的处理工序和时间,但是包裹数量在不断增加,所以“工作量越来越大”,当然“收入也越来越高”。
快递的运送范围越来越大,递送流程越来越快,随着社会发展,资阳市快递事业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着,与快递息息相关的市民生活也更加方便。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实习生杨威记者刘佳雨)10月15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幸福捐热血”第七届公务员献血周活动集中献血活动在市政府...
资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资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