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型职业农民铺好创业路 雁江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资阳日报 2019-07-25 07:33 大字

学员们现场学习使用新型除草机。本报记者 秦建华 摄□本报记者唐文瑞秦建华

7月22日,一堂别开生面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课在位于中和镇的雁江区现代柑橘精品示范园进行。来自雁江各镇乡的水果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及专合社骨干人员在雁江区农广校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使用新型除草机。天空虽然突然下起了小雨,但大家学习的劲头丝毫未减。

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农业技术和经营人才,是乡村振兴的迫切要求和现实需要。据悉,今年雁江区将对327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进行分批次培训,第一期55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已完成,此次接受培训的55人是今年的水果专业第二期学员。

强师资

专家与“田秀才”强强联手

体验完新式除草机,学员们在精品果园负责人杨勇的引领下,来到农广校实践教学基地大教室,学习有关柑橘新品种的病虫害防治和柑橘市场营销知识。杨勇种植柑橘已有10多年,称得上是柑橘行业内的“田秀才”。课堂上,他结合自身的种植和经营经验,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分享式教学”。

“杨勇是当地的种植大户,是典型的新型职业农民代表,虽然没有职称,但他实践经验丰富,我们已经将他纳入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雁江区农广校校长肖琼介绍。

除了聘请产业带头人实地示范授课,区农广校还结合农事季节和农民实际需求,请专家教授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解答技术难题。为提升新型农民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区农广校采取多种手段打造师资队伍,选聘了一大批农业科研院校专家教授、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村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目前,区农广校有专职教师9人、高级农艺师2人、中级农艺师4人、长期合作的兼职教师45人。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现有农业技术专家78人,涉及种植、畜牧、农机及水产四大类。”肖琼介绍。

强动力

切合产业发展满足农民需求

“昂、昂、昂……”还未走进明星村民兴水果专业合作社内,便听见从柑橘林里传出的鹅叫声,学员们正在这里学习柑橘林下养鹅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这是一种新的种养模式,我们正在加大培训推广力度。”现场培训负责人介绍,新型农民的培训内容、方式、时间和培训地点都是根据实际需求安排的,每次培训前都要深入村镇了解产业发展需求,进村入户调查座谈,倾听农民的想法和需求。

此次参与培训的还有返乡从事规模化种养殖和农业服务的农民工。“这么多鹅会不会把土踩得太板结?““鹅的数量与柑橘面积的比例是多少?”来自丹山镇团竹村的吴方前心中有太多疑问。2017年,他与朋友合伙在老家种了800余亩柑橘,“我们才入行,很多都不懂,这次专程来学技术,要让我们村的柑橘种得下去、长得起来。”

与当地产业发展、农民需求意愿紧密结合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深受欢迎,不少农民都主动要求参加培训班。

“将技术带回家,就是我的任务。”宝台镇富凉村的陈良英说,富凉村有500亩桃、100余亩柑橘的集体产业,“村里的人都盼望着我把技术、经验带回去,把村里的产业发展好。”

强平台

依托产业带动建设实训基地

为了让培训更“接地气”,雁江区农广校把课堂从校园搬到田间。该校立足雁江柑橘等优势产业,依托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农业园区等,建设一大批实训教学基地,为开展新型农民教育培训提供重要支撑。同时,该校还利用微信等渠道搭建交流平台,学员们可以就农业科技、作物管理等相关知识进行交流切磋。“以前总感觉自己是在单打独斗,现在通过在线交流,大家抱团发展,相互支持,收获很大。”回乡创业人员李正密告诉记者。

“接下来,区农广校会根据农时季节采取分段培训、实训实习、参观考察和生产实践,让学员们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新型职业农民更加焕发活力。”肖琼说。

过去五年,雁江区农广校已培训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和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等新型职业农民1738人,为他们铺好创业路,使他们成为脱贫攻坚和振兴乡村的生力军。

新闻推荐

男子驾车闯红灯酿事故 伤了自己还负全责

本报讯(记者谢承爽)7月20日上午,资阳城东新区迎宾大道与蜀乡大道十字路口发生一起两小型轿车相撞事故,事故致两车受损、一驾...

资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资阳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